比利時當地時間10月11日,新浪娛樂訊在布魯塞爾與中國美術館館長、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中方總策展人范迪安進行了一次獨家對話,他對整個藝術節的四大主題進行了詳細解讀。此外,他也表示,希望能夠通過這次的藝術節讓世界用視覺感受中國。范迪安稱:“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中的展覽項目,把中國古代的藝術精華到當代的發展多主題、多角度、多側面地介紹給比利時和歐洲的公眾,為了解和認識中國視覺藝術的偉大傳統與當代發展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作為中國美術館策展人,范迪安詳細介紹了本次藝術節的四大主題:“所有的展覽項目依照中比雙方設定的中國藝術節四大主題來展開,即:古老的中國、當代的中國、多彩的中國和中國與世界,旨在立體地展現中國優秀的視覺藝術遺產和當代中國生機勃勃的視覺藝術創作。”在“古老的中國”這一主題中的重要項目是中國古代帝王珍寶展。“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從文明的曙光到歷代的發展,一脈相承的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個展覽集中了全國7個省市20多個博物館的展品160余件,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教祭祀、貴族禮樂、盛世帝國和宮廷生活,不僅使觀眾感受到中國古代藝術所蘊含的思想觀念和美學特征,也特別反映了中國古代宮廷對藝術品的收藏與蒐集,讓西方觀眾看到中國歷史上皇權與藝術的關系,展覽的作品上起新石器時代、下到明清,既有出土文物也有傳世珍寶,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反映古代中國的藝術展覽中,《再序蘭亭——中國書法大展》又是一大亮點。“中國書法在中國文化中擁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是中國文化的象征之一。在世界文化中,像中國書法這樣的“文字藝術”是十分獨特的。中國書法不僅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和中國藝術的美學特征,而且以不同書法家書寫的風格構成豐富的視覺樣式和藝術的創造性。
”范迪安介紹稱。反映中國藝術當代發展既是向世界介紹中國社會變革與發展現實的需要,也是歐洲公眾了解當代中國發展的需求。在這個主題下,各種展覽以不同的視角,再現了當代中國藝術多樣發展的面貌和生機勃勃的景象,其中如《中國當代建筑前沿展》就以“心造”為主題,反映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的迅速發展與火熱的建筑景觀,通過設計、模型、裝置、聲音等手法濃縮展示了中國建筑的當代現狀,尤其是表達了都市化過程中建筑家的文化關懷。
《活的中國園林》則是通過繪畫、攝影、建筑、雕塑、陶瓷等作品形態,既介紹中國園林的歷史與傳統,更側重闡釋當代藝術家如何從園林的傳統中吸取經驗,把傳統資源轉換為當代的創造。在中國藝術從古代到當代的發展中,始終具有與世界的關聯,這次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特別設置“中國與世界”這個主題,便集中的使中國的文化藝術與世界的關系得到展現。
“在這個主題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絲綢之路》展。這個展覽匯集了北京、新疆、甘肅、寧夏、山西、內蒙古、青海七個省區的150余件出土文物,其中有來自甘肅武威擂臺漢墓的青銅作品,也有來自陜西法門寺出土的琉璃工藝,展現了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橫貫歐亞、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意義。
讓觀眾慢慢沿著絲綢古道,欣賞中國絲綢、陶瓷、雕塑和繪畫,也領略從西方傳入的玻璃器皿、金銀制品和珠寶藝術,展現了中國與西方友好往來的悠久歷史。”在展現中國與世界關系時,有好幾個展覽特別聚焦于中國和比利時的文化關系,其中,以北京魯迅博物館、上海魯迅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的藏品構成的《怒吼吧,中國!
——魯迅、麥綏萊勒與中國先鋒派藝術》的展覽,展現了現代藝術上的中比關系。在范迪安看來,中國藝術的魅力正在于植根自己的文化傳統,并且由于當代社會現實的豐富性而具有極為強勁的活力,整個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的展覽項目,要向歐洲公眾和世界所展示的不僅是豐富的視覺圖像,而且重在形成今日中國與世界的對話:“希望這些展覽能夠讓歐洲公眾了解中國藝術的古典傳統,以及傳統的傳承與延伸,也要讓歐洲公眾了解中國當代視覺藝術的多樣發展和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屬性。
正是這種從古典到現代,從現代到當代,從宮廷藝術到民間藝術的整體展開,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有了一個視覺的、看得見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