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謎鐘。運用中國傳統字謎中的單字謎底替代掛鐘盤面的對應數字,使識別時間成為一個解謎的過程。解開時間之謎,你需要多長時間呢?家務骰子。骰子六個面分別是洗碗、擦地、洗衣服、做飯、呆著、聽指示。“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漢字要進入百姓生活,需要創新。
在文化創意上,臺灣啟動的早,積累了一大批的人才和經驗,而大陸的市場,大陸現在對文化創意的渴求,剛好雙方可以搭起橋來,讓兩岸的文化創意進入到漢字領域,讓漢字做出讓中華民族子孫、讓世界人民喜見樂見的產品,這也是漢字走出去的重要方面。”你想過把漢字做成項鏈、絲巾、衣服、柜子、椅子嗎?你知道漢字可以在生活中變出多少創意魔術嗎?今天,如果你對漢字還停留在純粹書寫工具的觀念上,那么趕緊去看一場漢字創意展吧。9月16日至10月15日,作為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的推廣活動,“樂活漢字”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展覽以“漢字創意生活”為概念,倡導在傳統漢字文化中,融入時尚的生活理念。
在這場展覽中,活躍在兩岸當代藝術創意尖端的藝術家、設計師、建筑師,以包括漢字家居、漢字服飾、漢字雕塑、漢字瓷器、漢字裝置等多種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創意生活設計品,引領觀眾跳出扁平的漢字視覺審美傳統,豐富漢字創意設計的內容,嘗試創造新的漢字設計語匯,以嶄新的形式提起人們對漢字的情感,喚醒對自身文化的認同。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陳曦利用漢字形、義、音的變化及別解,使時間數字和謎底相扣合,創作出了《漢字謎的視覺研究》系列作品。
臺灣建筑師姜樂靜將書法家董陽孜的作品發展為空間藝術,其設計的董陽孜書法的生活家具,讓人們看到了書法藝術的延伸和應用。還有日常生活中早已進入百姓生活的漢字服飾、漢字骰子、漢字瓷器,看了無不讓人備感親切。“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指的是漢字的造字方法,然而更深層的,它們揭示了中國人對于傳統文化的想象力。數千年來,漢字被視為藝術品,是人類文明最為抽象、最富有想象力,能夠全面揭示自然本質的一門藝術,一種文化現象。
”臺北當代藝術館前任館長、著名策展人謝素貞表示。其實,傳統社會的民間美術以漢字作為文化載體,日常用品也以漢字作為裝飾的例子多不勝數。現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特別是在“無紙化”辦公方式的今天,快速的鍵盤輸入取代了手寫漢字,“漢字”的日常書寫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如何能夠有效地把“漢字”作為一種文化的生命體進行維護和發展,如何留住漢字書寫的精神意蘊,已經成為一項保護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工作。如何激活“漢字”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進而讓“漢字”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獲得新的生命力?這一方面,臺灣顯然走在了前面。2009年底,在臺北舉辦了6屆的“漢字文化節”,推出文創市集,將漢字文化與創意產業結合,推出超過50家、上百種文創商品。
2010年,高雄舉辦“好漢玩字節”,將漢字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和時尚創作的元素,其中更規劃了漢字市集與漢字展覽,帶動了一股漢字時尚的風潮。2010好漢玩字節的藝術展演內容包括漢字與科技、時尚、空間、設計、商品開發、裝置藝術等,活動主要分成“漢動未來館”、“字娛娛人館”、“玩物尚字館”、“字里行間館”、“字摸館”等五大主題館,還有“字物柜”、“好吃街”、“漢字相對論”、“名人講堂”、“大漢仔”等周邊活動,使用復合的媒材和多元觀點來探討漢字藝術,讓歷史悠久的中國漢字文化融合創意與設計,上演一場既復古又時尚、融新匯舊的文字創意慶典。
“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漢字要進入百姓生活,需要創新。在文化創意上,臺灣啟動的早,積累了一大批的人才和經驗,而大陸的市場,大陸現在對文化創意的渴求,剛好雙方可以搭起橋來,讓兩岸的文化創意進入到漢字領域,讓漢字做出讓中華民族子孫、讓世界人民喜見樂見的產品,這也是漢字走出去的重要方面。
”著名語言學家許嘉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