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沈陽市鐵西區。她擁有一個令共和國驕傲的魂,那就是工業文化!我國第一臺車床、第一臺變壓器、第一臺壓縮機、第一臺水下機器人等數百個新中國“第一”就是在這里誕生,曾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的諸多輝煌。2002年,鐵西區實施“東搬西建”戰略,許多老廠房從那時起開始逐漸消失,房地產、商貿物流等第三產業迅速擴張。
不過,鐵西區在加快全面振興的過程中,對于曾經的工業輝煌印記,并沒有簡單的丟棄,而是用發展的眼光和現代的手段,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最具有鐵西特質的工業符號,使鐵西乃至沈陽的工業歷史文脈得以延續。從鑄造博物館、工人村生活館到去年落成的重型文化廣場、正在建設中的建設大路工業文化走廊、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鐵西的工業遺產保護脈絡越加清晰豐滿,一個個片段連成了一幅全景式的畫卷,成為國內外來沈的游客爭相一睹風采的旅游線路。
為彰顯鐵西特有的工業文化特質,提升城區文化形象,鐵西區于去年5月開始動工在建設大路打造一條工業文化的景觀帶——鐵西工業文化走廊,這也是全國第一條工業文化走廊。其建設主要以借助于工業元素、舊機器設備創意設計出的工業雕塑為主體,配以景觀改造,留駐鐵西老工業基地的歷史印跡。在東起南五公鐵橋西至保工街路段共設置了8個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主題雕塑。
其中“力量”雕塑將豎立在即將完工的鐵西廣場主題生態廣場,該雕塑的整體造型為工業吊鉤,整體重量60噸,雕塑最高點可達28米,將是鐵西區所有工業文化雕塑中最大、最高的;而今年9月,在原雪花啤酒廠的位置將立起鏤空雪花啤酒瓶子主題雕塑。
鐵西區服務業局、旅游局局長申維民向記者透露,該區正在規劃設計,將這8個工業雕塑加上亮化要素,也就是說讓其在晚上“亮”起來,“動”起來,成為閃耀在不夜城鐵西的風景線。2010年6月18日,繁華的興華街西、北一路南,一座淬煉鐵西工業文化精華的重型文化廣場正式揭幕,對外開放。
它不僅是鐵西區老百姓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更是鐵西百年工業文化的記錄與見證。該廣場的中心是高26米,用400噸鋼制成的“持釬人”雕塑,與鐵西老工業基地、沈重集團原址的屬性相契合,是世界首個會動的工業主題雕塑。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原沈重機加車間被原樣保留,建成“鐵西·1905·創意文化產業園”。
這里圍樹椅是廢棄的電爐蓋,垃圾箱是沈重遺留下的老部件,秋千、蹺蹺板是老設備的再利用,處處讓人體味工業的文化烙印。2007年6月,鐵西區在沈陽鑄造廠翻砂車間基礎上改造而成鑄造博物館,這里以其面積大、氣勢恢宏、老工業元素集中的鮮明特征,成為鐵西工業遺產保護的典型代表。轉盤子、碾砂機、燜火窯等鑄件工藝流程實物排列,芯盒、風鏟、砂箱、耐火管等各式各樣工業元素點綴在墻…形象再現了鑄造廠車間工人生產時的場景。
至今該館已累計接待游客近10萬人。鐵西區保留著全國最大的工人聚集區——工人村,是中國最大、最密集的重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基地工人生活的縮影。2007年6月鐵西區在保留原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對工人村舊居7棟蘇式建筑圍合進行了改造,建成了總建筑面積8300平方米的工人村生活館和1400平方米的鐵西人物館。在工人村生活館中還原了當時的“大合社”、糧站、郵局、抗大小學、幼兒園等原貌,以及不同年代13戶典型家庭的真實生活場景,共展出老照片200多幅、實物5000多件,并于2009年增設了廠志館、舊報館、徽章館等,通過真實再現老工人村居民不同年代的生活風貌,生動反映了鐵西工人階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要說鐵西工業文化遺產旅游景點,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那就是將于明年6月建成并實現部分展館對外開放的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這是全國首個綜合性工業博物館,總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擬設置展館27個,分別以石油和天然氣、金屬、焊接及材料、機床、玻璃陶瓷生產及應用、造紙技術等工業門類為主題,同時設立一個預留展館,為博物館擴容作準備。今年年底前,該館將完成主體建設,明年6月工程全部完工,并實現部分展館對外開放。2013年全運會開幕之前,博物館將整體向社會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