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榮寶2012春拍日前落槌。1.51億元的成交額,共計成交1500多件藝術品。3月24日,中國嘉德也將拉開拍場大幕。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拍品行情要好于預期。而在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余丁看來,這不過再一次驗證了“藝術品一、二級市場倒掛”的常態而已——一方面是藝術品交易大國,另一方面,作為藝術品一級市場重要部分的畫廊業長期疲軟。記者了解到,國內實行經紀代理制度的畫廊已近兩千家,可這個著眼于解決畫家創作與推廣兩難的制度,并未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在書畫交易領域,不少畫家更習慣于原有的手工作坊式,即在自己工作室或委托中間人賣畫。陳泗偉和愛人5年前從山東辭掉高校的工作,雙雙進駐宋莊藝術區,開起了藝術夫妻店。專攻風景油畫的他坦言,其間自己找過多家畫廊,希望能協助推廣自己的部分作品,“可他們就類似于‘菜販子’,根本不可能做到與畫家共同成長。”具體表征為:既不在前期提供市場需求導向,也不在后期為推廣投入。
幾年下來,未簽約過一家畫廊的他依然故我地做自己喜歡的學術畫。他愛人張慶慧的境遇稍好一些,目前與三、四家畫廊有簽約合作。“不過一般我只會同意由他們代理一年。”她告訴記者,一家畫廊曾經在展出她的作品數天后,就賣出十幾幅,卻一直以各種理由推托交付成交金額。“沒有誠信度的畫廊主,還不如‘菜販子’。”李洪濤很看重畫廊能給予自己的“襄助”。“畢竟創作和推廣兩頭都要占用精力,有人幫忙打理推廣,自己就能一門心思搞好創作。
”不過,從中央美院畢業后去年才進入宋莊藝術區的他也承認,當前最要緊的是拿到中國美協會員資格,然后多參加展覽甚至拍賣,引起畫廊的注意。他說,其實畫家并不希望既做藝術生產者又做銷售員,但當前畫廊的經紀代理制度并不完善,無奈之舉只能是畫家兩頭兼顧。曾經和中西方畫廊都有過合作的畫家趙孟君認為西方畫廊更有耐心,“為了推一本畫集,它可以等上一年,更不用說包裝畫家本人了。
”而國內的一些畫廊更講究“短平快”,往往低價買進一批,然后再伺機高價賣出。“同樣是推廣交易,國內的畫廊有時候已淪落為普通銷售者。”在他看來,也正是這種“淪落”,讓畫廊多了叫賣作品的吆喝聲,而少了對畫家的引導與發掘。盡管畫家對畫廊頗有微詞,但白盒子藝術館館長孫永增認為,畫家自產自銷的模式并無優勢。
這家位于798藝術區的畫廊,去年曾入選某權威藝術雜志評選的中國畫廊百強榜單,擁有當代藝術與設計版權開發中心、藝術品商店、白盒子藝術沙龍、藝術與品牌拓展等商業功能。“相比于單個藝術家,有實力的畫廊無疑擁有更多藝術資源,尤其在市場行情把握方面更顯先見之明。
”孫永增介紹說:“畫廊在藝術家成長過程中,要做包括學術梳理、展覽推廣、藏家維護等在內的大量工作,賺錢盈利也相當不容易,因此畫家與畫廊之間要有很好的信任關系和契約精神。”孫永增經常通過業緣關系,從全國各地“網羅”來一批非著名畫家到館內集體創作,以期發現一些新星。
不過,業內一位批評家認為,國內畫廊目前并未在吸引畫家方面體現出多少優勢,“出于市場收益考慮,畫廊往往會優先甚至將簽約指向鎖定為名家,然而名家自身活動能力并不需要‘倚重’畫廊;非著名的畫家倒是積極性有余,可畫廊‘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幾率陡然增大。”畫廊“佩斯北京”2008年進駐798藝術區時,坊間有人斷言,“狼來了”將導致國內畫廊倒掉一大片。
可事實是近些年新開的畫廊數遠遠多于倒閉的數量。趙孟君認為,畫廊的持續增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畫家和畫廊已有較高依存度。經過前些年與多家畫廊的短暫合作后,他希望今后能與一家“對上眼”的畫廊“長相廝守”。不過,畫廊和簽約畫家由“親如一家”到“互相指摘”的現象并不鮮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畫廊業主抱怨說,早些年,自己動員身邊不少圈兒內好友出點子、推畫展,幫助對方提升名氣和畫價,可就在瓜熟蒂落之時,畫家卻以雙方合作期限已到為由,將所有收益據為己有。
他說,“我樂意去做伯樂,因為于我有利,但我不能容許‘見利忘義’,被出賣。”盡管一直未找到合適的畫廊代理自己的作品,但陳泗偉并不情愿將自己的作品拿到拍賣會上去充當成交數。“真正懂行的人,還是會優先看重你作品的質量,而不是那些唬人的數據。”他說自己最樂此不疲的事情就是帶著畫作奔走于各類藝術博覽會,既能遇到很多真正懂門道的人士,也能在一個有限競爭的環境里找準自己作品的定價。業內專家看來,在當前畫廊代理機制尚不夠成熟前提下,由畫廊協會主動發起一些藝術博覽會,有助于畫家與畫廊雙方找到更多了解與溝通的渠道。
而北京畫協首任會長程昕東,更認為協會當前的重要任務是積極整合社會資源,讓畫家與畫廊走出國門,到國際舞臺發聲。不過從長遠來看,完善畫廊的藝術品代理制度無疑才是根本出路。中外市場行情不錯的畫家,大多借重了這一制度。油畫家陳逸飛的成功就離不開美國哈默畫廊的推廣包裝。“關鍵是,畫廊與畫家要彼此認可,共同進退。
”孫永增今年依然計劃召集一批年輕藝術家到館內“寫生”。“推廣他們很難說賺錢,但最起碼這樣可以為畫廊培養一批固定的業內關注者。”漫畫/趙春青由于實力存有差距,畫廊的層級也不盡相同。實力雄厚的畫廊,它更有優勢去挑選知名畫家;小型畫廊則會更關注年輕藝術家。也正因為這種相互選擇,畫廊與畫家的多層次格局才得以形成。如果年輕畫家沒被畫廊相中,也不用帶有道德評判、感情色彩去指責對方,可能是你的作品質量與風格與對方存有差異。
即使雙方已簽訂代理合作關系,出現分分合合也正常。當畫廊的發展速度超過其代理的藝術家的成長進度時,藝術家會自然而然地被淘汰;當藝術家的成長進度超過畫廊的發展速度時,畫廊被拋棄也實屬正常。既然是合作,首要前提是合拍,而進度不一致必然帶來不合拍,這時候解除合約關系,對雙方并不意味著是壞事。
其實,無論是前期的相互選擇,還是中后期的共同合作,最關鍵的是雙方都要努力。不同于拍賣行,畫廊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銷售終端,從某種層面講,它還承擔著對公眾進行藝術啟蒙教育的角色,帶有一定中介服務機構的色彩。因此,有必要對當前將畫廊與普通古玩字畫店同屬零售業的身份進行定位調整,進而在稅收上實行一定的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