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半的錢就能買到市場熱門的藏品,再送到拍賣行,運氣好的話,一幅作品賺個50%絕對沒問題。記者昨日從廈門收藏界獲悉,受眼下經濟不景氣影響,不少外地企業家為回籠資金紛紛降價拋售此前買入的字畫藝術品,這可樂壞了廈門收藏家,有人甚至四處集資數千萬元趕去購畫。剛從廣州買畫回來的廈門藏家吳先生,昨天見到記者時直言這回“賺到”了。“這些畫都是廣東一家較大企業老板為了回籠資金而降價賣的藏品,其中包括齊白石、謝稚柳等名家的,不少都是精品。”吳先生說,為了順利籌到錢,他聯合了幾個朋友,一起花了半個多月時間,不僅低價賣了自己的一些藏品,還向別人借了數百萬元。
“這回買畫共花了2000多萬元,其中齊白石的一幅作品,因為不是特名貴的精品,花費200多萬元,而謝稚柳的工筆畫,一幅就花了好幾百萬元。”吳先生說,回到廈門后,他們開始準備等待時機,送拍賣行或私下找買家。吳先生還表示,以后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他還會繼續籌資買畫。事實上,吳先生并非個例。廈門定佳拍賣公司總經理廖紅燕向記者證實:因經濟不景氣,近期外地不少企業為回籠資金,降價賣藏品的例子很多,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及廣東等地,福建則較少,“這是新動向,很多廈門有眼力的藏家對此虎視眈眈。
”“我最近也碰到這些要賣畫的企業家。”張雄書畫院負責人張雄告訴記者,不久前,有幾個溫州做實業的老板托人找到他,有意向賣給他幾幅數年前收藏的畫,張雄答應了,買了其中的兩三張畫,“都是中青年畫家的潛力畫作,一張幾十萬元左右。”據張雄透露,“這些賣畫的,一般都是實力‘中端’的企業家,資金回籠不便,貸款也無門,因急著要錢,就想著要把手中的畫賣掉,最好是直接收現金。
”據吳先生透露,因回籠資金而賣的藏品,價格普遍很便宜,“我們這次去廣州,最后所有的作品都比目前市場價低三成就到手的。”張雄則向記者透露,此前他買的那幾張畫,甚至是低于市場價一半左右。張雄表示,如此低價賣,賣家也不會虧,“他們都是前些年買的,那時價格低,即使現在以一半的價格賣,他們也賺。
”此外,廖紅燕告訴記者,還有一些買家碰到運氣好的,會從賣家那里一次性打包收貨,這一包里面既有大件知名藏品,也有小件一般藏品,價格很實惠。據悉,廈門的藏家低價“淘”到這些作品,若要變現,一般是送去拍賣行。“大件精品最好送到北京、上海等拍賣行,比較能拍出好行情,起碼能賺到30%—50%,如遇到識貨的,拍出價格則更高。”廖紅燕告訴記者,特別是整體打包買的,往往是只要賣出其中一件精品,就能收回買時的整體價格。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對于眼下越來越多藏家赴外地“淘貨”,也應當注意謹慎收貨,如果是入行不深的新手,最好有專業人士陪同,否則有可能遭受較大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