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畫市場,提到李可染這個名字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他的“紅畫”作品《萬山紅遍》。“紅色山水畫”在中國繪畫史上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產物,上世紀“文革”10年的政治氛圍,雖限制了很多畫家的創作空間,但也“歪打正著”的“成就”了相當一批山水畫家對“紅色”的別樣情懷和巧妙運用。如南京的錢松喦、魏子熙、宋文治等,他們與李可染先生一樣無不是善于用“紅”的高手。《萬山紅遍》占據霸主地位在“心潮逐浪高”的“文革”期間,李可染不厭其煩地創作《萬山紅遍》,據說,先生一生共創作了7幅《萬山紅遍》。
以“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木霜天紅爛熳”的主色調適應“全國山河一片紅”。從而構成了李可染作為20世紀中國山水畫壇“紅色山水畫”的霸主地位。進一步使李可染這個名字與“萬山紅遍”聯系在一起且相映成輝的,則是《萬山紅遍》畫作在中國藝術品市場3次驚人的拍賣紀錄。1999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僅2.8平方尺的《萬山紅遍》一舉奪魁,成交價高達407萬元,創造了當時李可染作品拍賣的最高價位,也創造了中國畫單平方尺最高價位,震動了整個書畫界及拍賣市場。
2000年,在北京榮寶拍賣會上,他的另一件《萬山紅遍》又爆奇聞,在多位買家的激烈競投下,價格一路大飆升,最后在501.6萬元的價位上一錘定音,使李可染作品的拍賣價和中國畫單平方尺價又創新高。李可染創作的《萬山紅遍》一時成了收藏界的熱門話題。2007年5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近代畫拍賣會”上,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在經過熱烈競拍后,最終以逾3500萬港元高價成交,再一次刷新畫家作品最高成交價的世界紀錄。
百年誕辰作品價格突破千萬2007年是李可染先生誕辰100周年。其作品也成了2007年各大拍賣行爭相拍賣的熱點且屢創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0月6日在香港蘇富比,李可染1964年作的《婁山關詞意》以1163.3萬元成交,以多出100多萬的“業績”超出他的老師齊白石的《滿堂吉慶圖》。
真可謂“青出于藍勝于藍”。2007年既是李可染的百年誕辰,也是其作品價格逾越百萬、突破1000萬元的巔峰年。2007年總共上拍509件作品,逾100萬元的有41幅;逾200萬元的有19幅;逾300萬元的有10幅;
逾400萬元的有5幅;逾500萬元的有1幅,是1977年作的《愛晚亭圖》以537.6萬元拍出;逾600萬元的有2幅,是1975年作的《井岡山》和《革命搖籃井岡山》分別以694.4萬元和672萬元拍出;逾800萬元的有1幅,是1987年作的《樹杪百重泉》以830萬元拍出;逾900萬元的有1幅,是1982年作的《千巖萬壑》以952萬元拍出。突破1000萬的有4幅,即:2007年6月1日在北京保利,其1977年作的《漓江勝境圖》以1518萬元成交;
2007年6月23日在北京翰海,其1977年作的《清漓勝境圖》以1030.4萬元成交;2007年8月18日在中貿圣佳,其1971年作的《革命圣地韶山》以1047.2萬元成交;2007年10月6日在香港蘇富比,其1964年作的《婁山關詞意》以1116.3925萬元成交。
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月22日,李可染作品在各大拍賣會上成交總額目前已經達到9.19億元人民幣,其作品由2003年底拍賣單位平均價格約為10萬元/平方尺,一路飆升到2005年12月的約32萬元/平方尺再到2007年5月28日12個平方尺的《萬山紅遍》買到3500萬港元,其作品的飆升速度幾近飛天,無不令人咋舌。
40年增長約1.7萬倍據有關統計,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李可染4平方尺的作品最高也就在70元左右;70年代末其山水畫的價格卻上升到1萬元上下。最終使李可染的作品突破萬元及至百萬元價格的,則是在當時“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地區:1980年《黃山》拍出2.5萬港元;1984年《雄關漫道圖》拍出5.2萬港元;1986年《樹沙飛泉》拍出10萬港元;
1988年《漓江勝景圖》拍出16萬港元;1989年《萬木蔥蔥橫翠微》拍出35萬港元;1990年《煙江夕照》拍出100萬港元。僅以《萬山紅遍》為例,1962年在香港定價300余元,到了1979年就漲到1萬元,及至2000年,在北京榮寶拍賣會上,《萬山紅遍》卻跳至到501.6萬元人民幣。
據此,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在大約40年的時間里,其畫作的價格增長率約1.7萬倍。李可染作品躍過千萬元大關,是在內地藝術品市場進入火熱期的2004年,在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上,他的作品《井岡山》以1100萬元的“天價”成交,標志著李可染作品邁進了千萬元的價格行列;2005年11月他的《煙江夕照圖》在北京誠軒拍賣,以1540萬元成交;
2006年3月,在北京中安太平拍賣公司拍賣的《漓江天下景》以1485萬元成交。李可染個股成為“重災區”由于李可染的作品具有高額的利潤,因此,他的作品也就成了造假者的熱門范本。在筆者寓目的李可染拍品中,贗品數量不下500件。就個股來說,李可染股可說是一個“重災區”。李可染的夫人鄒佩珠曾說,李可染一生總共創作了不到2000幅畫作。但截至2008年1月22日的數據卻顯示:總拍品2740件;
預展中拍品2件;已成交拍品1668件;未成交拍品1070件;總成交金額為9.19億元,成交比率61%。由此可知,在當前市場上流通的李可染假畫數量也是相當驚人的。現例舉一組數字:從2007年10月11日到2008年1月22日,上拍的李可染作品數量326件,流拍量是94件,其中數家拍賣公司整場推出的數件、十余件李可染作品結果是無一件拍出;價格過百萬的作品4件:即《峽江輕舟圖》以286萬元成交、《荷塘清暑》以123.2萬元成交、《雨余山色潤》以100.1萬元成交、《崇山茂林》以336萬元成交;
價格在十數萬至數十萬的有31件;余下197件都在數萬以內,其中不乏數千元成交的記錄。去年拍賣市場上,李可染作品一方面是數千萬元的成交紀錄頻現,另一方面又是其作品近3成的流拍和懸殊很大的成交數據,收藏、投資李可染的作品依然面臨著冰火兩重天。尤其要注意的是,李可染作品的存世量在2000幅以內,且其精品大多典藏于博物館,在市場上流通的真跡數量不到千幅,其中還有不少一般的應酬之作。如此少的流通量,既成為收藏者、投資者的追逐對象,但同時也成為造假者的追逐目標。
作品“貨源稀缺”行情“奇貨可居”除了贗品因素外,任何一位書畫家一生創作的作品,都不是在一個生產流程中出品的。不同年齡段、不同心境、不同身體狀況下創作的作品其水平是有高下、優劣之別的;還有,因創作目的有別,無不左右著作品的筆墨意蘊。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大師有敗筆,大師也有劣作。作為齊白石、黃賓虹的門生,李可染先生是一位不為師法所囿且極具個性的畫家,也是一位善于運用西畫明暗技法復有建樹的山水畫大家。
強烈的個性風格、開闊的丘壑意境、樸質的凝練筆墨得以構成了他“黑、滿、重、亮”的符號圖式。品讀其畫作,既符合當時的審美需求,又凸顯了其“苦學派”古拙的藝術秉性。就藝術品市場而言,因李可染先生真跡作品“貨源稀缺”,將來的行情仍然是“奇貨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