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名族的民間信仰是沿著一條“萬物有靈”的民俗文化線路自發(fā)形成的,它和迄今為止所有的人為神教信仰都不同。成千上萬的大小神靈,都是人們信仰的對象。我國甘肅西北地區(qū)保留了一種名為“灸百病”的民俗文化,它一種是類似古代巫術的治療方式。
村里的鄉(xiāng)民若身體某處患有病痛,家里老人就剪出一張張象征病人的小紅紙人,將其貼在“通神靈”的柏樹上,并用萘草燃香在紙人相應的“痛處”燒去,祈禱患者早日康復,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小紙人圖像符號就成了人們最貼身的守護神標志。
今年畢業(yè)于中央美院第四油畫工作室的韓雅,三年前去大西北寫生考察時,就對這一“民俗藝術”的符號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并成為她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項思考主題。筆者兩年前去她在北京天通苑的工作室參觀時,那些制作精細、色調(diào)古樸、,形式簡潔的畫面使人驚喜,也許是她把沒有生命的剪紙符號上升到了一種意境的高度。
實在說,這種寫實兼寫意和具象中有抽象的油畫創(chuàng)作風格能打動我還是不多見的。追本溯源,民間剪紙好似與畫家無關,都和民間風俗的文化現(xiàn)象有著情感淵源,畫家不僅僅是為剪紙技藝形式美的轉換而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欲望的。我看到了這些畫面?zhèn)鬟f著一種民族,道德、文化,觀念和對情感的祭奠;也表達了老百姓在這些小紅紙人上面所寄托的美好愿望。有人問到畫家為什么要畫這些迷信主題的畫時,她的回答是:每個人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在會有病痛出現(xiàn),從遠古的巫術風俗到現(xiàn)代的科學藥物,即使在醫(yī)療技術進步的當代,人們也會持之以恒地挖掘戰(zhàn)勝疼痛的心理力量。
民間留傳至今的“灸百病”不是簡單的迷信活動,而是人們對于“心理治療”的一種探索…筆者今年七月去北京開《第二屆全國陶藝大會》。休會時,再次去了韓雅畫室,其目的是想接著探討暫時沒有結論的話題。韓雅為了生存在外面給學生上課,她的啟蒙老師周敏與我談起了這個值得探討的繪畫主題:他和韓雅認為,心理慰藉通常需要“形象符號”的支撐。這種符號往往不是屬于某一個人的,它也不會在某一天突然形成,而是群體性、長期性的積累所得。
今天仍然被使用的小紙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演變成了“形象符號”,有很強的生命價值和審美意義。這也是她的《灸百病》系列作品初次在北京多元藝術中心公展時,取得良好反響的原因。每個人都會有生理和心理的疼痛,當這些疼痛開始刺激我們的知覺時,我們會想方設法給自己止痛。
韓雅作品畫面上肢體殘缺的、色彩豐富的小紙人,驗證了在“燒”掉疼痛的同時,也“燒”掉了皮肉;心理的滿足往往是建立在我們漠視現(xiàn)實的殘酷之上。筆者認為,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有藥可醫(yī),也不是所有的精神力量都能發(fā)揮實效。在客觀的物質(zhì)世界里,一切都是平衡對等的,當我們肆意享受快樂時,也要坦然接受疼痛。韓雅的作品被人為地加上世俗色彩之后,我們才覺得她作品的親切和可信,也更具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