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喻高老師策劃了一個游走金磚計劃,我有幸參與其中。此計劃共分五個部分,由不同的藝術家組成四個團隊分別赴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進行考察、創作、展示、交流,最后在中國北京做一個總結性的展覽。“八面來風”是此項目的第二站。此次參展藝術家有丁浩、張瑋、楊柳、陳文令、趙亞南。八月中旬,我與藝術家張瑋,楊柳,趙亞楠經過二十多小時的飛行里程,于凌晨達到圣保羅,在公寓進行了簡短休整之后,便奔赴基金會實地考察創作及展覽空間。Culturalsrc="/upfiles/2016-09/1475121631_98478.jpg">回到公寓我便購買了彩色粉筆,想隨著太陽的移動,用彩色粉筆隨時記錄每一刻的影子。
當我開始記錄時才發現,我無論如何都趕不上它的腳步。剛結束這一筆,上一筆的影子已經移動,速度再快,也把握不住“現在”。只能眼睜睜看著時間在指尖一點點流逝成過去,不急不慢,卻讓人無法跟進。那一刻會想起谷克多臨終前說的:從我出生起,死亡就已經慢慢邁出了它的腳步,它走向我,不急不忙。而拿著粉筆的我只能在倉促地追趕,眼睜睜看著最后一點點光影消失,會涌起一種緊張感,好像一切都為時已晚。完成了這件作品,我將它命名為《一日之計在于晨》。
隨后的一段時間,我們對城市環境進行了一些實地考察,期間去里約觀看了奧運會閉幕式,參觀了獨具特色的巴西貧民窟。在奧運會主場館近距離觀賞了Anthonysrc="/upfiles/2016-09/1475124532_55008.jpg">巴西的治安問題雖然嚴重,但并不像媒體宣傳的那么惡劣,也許是得益于奧運期間的嚴格管控。在貧民窟參觀,只要你對他們尊重禮貌,他們也對你熱情友好。
雖然巴西近幾年經濟下滑嚴重,貧民窟生活條件艱苦,但是人們內心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政府積極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民眾也有改善當下生存環境的迫切愿望。偌大的貧民窟,幾乎沒有空白的墻面,到處都是風格迥異的涂鴉作品。這是一位貧民窟走出的明星,人們便將她的巨幅形象繪制在墻面上。為了將創作與巴西社會現狀進行有效結合,我創作了另一件裝置作品《安得廣廈》,作品將自己之間的建筑題材作品與巴西社會現狀進行結合,制作了一座懸浮在空中的彩色貧民窟。眾所周知,巴西的民生矛盾十分尖銳,特別是居住問題,獨具特色的貧民窟現象也成為了當地的一種文化特色。
詩人杜甫曾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因此我頡取《安得廣廈》一詞為作品命名。七月份在武漢合美術館做個展時,我用樹枝創作了一件新的山水題材作品《山有木兮木有枝》,這次巴西之行,我也采集了一些巴西當地獨具造型特色的樹枝,現場創作了一件同題材的山水作品。
之前與藝術家譚勛老師對《山有木兮木有枝》這件作品有過一次簡短交流,受譚老師啟發,在巴西創作時將作品做了一些改進。展示方式改為懸空式,增加了作品的立體效果與視覺轉換感。作品從側面看似一堆雜亂無章的樹枝,正面看時是山水形象。
山原本即有連綿不斷的寓意,空間雖有限但意味不斷,因此這件作品取名為《山外有山》。結束了為期一月的創作,展覽于9月11日與圣保羅雙年展同期開幕,得益于基金會的大力宣傳與推動,開幕式現場氣氛異常火爆,作品也于開幕前被基金會收藏。此次巴西之行收獲頗豐,不僅感受到了桑巴族人民的熱情友好,也收獲了新的作品,延伸出了新的創作思路。感謝喻高老師,張瑋老師,圣保羅Culturalassociationcassdascaldeiras基金會的邀請與支持,以及同行的亞楠,楊柳給與的諸多幫助。
也特別感謝國內的朋友,為協助展覽,從聯絡外交部到領事館,到新華社,逐級做了大量工作,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