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今日美術館主辦,挪威王國駐華大使館、挪威當代藝術辦公室協辦的中挪女性當代藝術展,4日在今日美術館盛大開幕。本次展覽的主題是“主體:不動聲色—后娜拉時代的女性態度與現場”。從11月4日到12月3日的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藝術愛好者們將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的今日美術館欣賞到眾多的中挪女性當代藝術精品。1917年,挪威著名的劇作家易卜生因為魯迅的介紹而為中國人所知。
他的《玩偶之家》以及該劇女主人公娜拉作為女性覺悟和解放的象征在中國家喻戶曉。魯迅曾寫過:娜拉出走以后怎么樣?如果說在家庭中,女性面臨著人的尊嚴和獨立的問題,那么走出家庭就意味著面臨社會急劇變化所帶來的更多、更尖銳的問題——家庭問題,性別問題,兒童問題,還有更重要的社會問題、全球化問題。這些問題并未在走出家庭后就能順理成章地得到解決,而是在每天每日的遭遇中,因此必須冷靜勇敢地面對它,思考它,處置它,從而找到女性解決社會問題的終極方案。
后娜拉時代強調主動的主體。強調采取合作的、積極參與的策略,正視她們所看到的事實;同時以高度的情感來看待她們的地位,以理智來約束創造一個世界的需要,成為社會積極的建構者和創造者。后娜拉時代意味著“去中心”的女性主體意識的強化。消除差異、消除分化。
男性不再是中心,女性也不再是邊緣。在這種性別的消解和解構中,求得女性主動的自主。后娜拉時代意味著不動聲色。“不動聲色“的本意是沉著、鎮定。在這里有兩重意思:一是女性在表達她對世界的思考時,不再用表面的眩目、大聲的吶喊、流淚的哭泣來吸引觀者的眼球,而是用女性獨有的內在的、冷靜的、思想的力量,此為不動聲;二是不再用裸露的身體和感官來表達一種私密的“小”,而是以沉靜的思想和智慧,介入公共生活的“大”,此為不動色。中國和挪威女性當代藝術家間的比較挪威作為一個高度社會福利保障、高度完整、高度民主的國家,其社會環境、人文歷史傳統、經濟發展的狀態與中國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對挪威的女性來說,可能更多地要面對健全的社會體系下人的異化,精神的方向感的迷失,及來自精神方面的張力和壓迫感;而中國則處在社會轉型時期,處于貧富懸殊、城鄉分化的裂隙中,女性在被時代洪流的裹脅中充滿了焦慮、競爭感,此時她們不但要思考人的主體,還要面對殘酷的生存。
但毋庸質疑的是,她們都身處于消費社會、傳媒時代以及全球化的情境下,面對著急劇變化的社會現實,面對急劇動蕩的文化語境,面對都市生存問題——孤獨、生存焦慮、人際關系淡漠、精神溝通困難等;面對環境問題——能源快速消耗、無法逆轉的污染:兒童問題——物質化、自我中心、信仰迷失、過早的成人化和人際的疏離;全球化問題——資本的強勢和文化的占領和認同,跨國公司與社會變革及西方模式與本土經驗。
因此她們對社會現實與真實問題的關注,對于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狀態的關注,有著不謀而合的內在的一致性。挪威藝術家Gilliansrc="/upfiles/00-00/1162783282_54577.jpg">本次展覽是中挪兩國女性當代藝術的第一次展示和交流。因此我們看到,她們面對的問題是共同的,也是有差異的。她們在藝術中呈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手段、地點與媒介也是有所不同的。此次展出的挪威、中國兩國十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其共同特征是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與現實發生關系,站在一個主體的立場對社會現實進行全面的感受、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思考,以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非激進式的方式體現了藝術家們的主體覺悟,以個人化的生存感覺和社會化的感知方式和表達方式,體現了具公共性的自覺的態度和不妥協的立場。
近距離接觸中挪女性當代藝術展本次展覽匯聚了中國和挪威頂尖的藝術家,其中中國方面有陳妍音、崔岫聞、董姝茜、胡柳等,挪威方面有BODILsrc="/upfiles/00-00/1162778947_98788.jpg">此次策展人、今日美術館副館長王寶菊期待著此次展覽能給大家帶來一次全新的女性當代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