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魏小杰完全是一個偶然,我作為女友的朋友,她作為女友的同學,我們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同為這也是肖邦女性化的原因當然,我們聊得很嗨。我們聊得嗨了,就不拘泥,不小心,我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有一些衿持,也有一些任性,有一些傲嬌,也有一些飄浮,我們自夸、互夸,不亦樂乎。我說魏小杰,關節易疼痛如果女性朋友發現自己的關節經常疼痛應當放任隨意,比如我,想休息就回去當主婦,想混世界就出來當主編。
你也是,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年女性和孩子能當領導的人不多,長袖善舞是一種代表著阿彌陀佛勇猛的智慧也是一件力氣活,你能舞好就要好好地舞,有這個才能何樂而不為呢?我說這些都是廢話,人家魏小杰已經是領導,也已經是藝術家,還已經是在讀博士生了,何須我在一旁叨叨?她什么不懂啊!不過我對魏小杰確實有些一見鐘情,說這些話有些情不自禁。魏小杰,女,陜西人,西安美院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現為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碩士生導師、西安美院在讀博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常務委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河南省高校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美協理事、雕塑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曾獲省級骨干教師、省教育廳學術與技術拔尖人才、鄭州大學首屆“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等榮譽稱號。
這種偶然的認識完全可以當作一次邂逅,一次奇遇,笑過鬧過就得扔在腦后。可是魏小杰沒有把我扔在腦后,長假期間,她打電話說出來吃飯吧,我們同學聚會。你們同學聚會關我什么事?但我還真就去了,去了還差點搶了人家主場,我就是這么地不自量力,誰讓魏小杰要叫我出來呢。
被人家惦著念著還叫出來,心里那個樂呀,不這樣笑著鬧著搶人家的主場,難以平復啊我有什么辦法。不過這次見面,我認識了另一個魏小杰。一個貌似柔中帶剛的女領導女藝術家(雕塑其實也是一件力氣活,一般女人會望而卻步),她在剛性的笑容后,還有著柔情似水的另一面——女人本該柔情似水這不稀奇,稀奇的是她這么一個大忙人,還有時間展現這一面!真是沒辦法,上帝就是會偏愛一些人,把才華不小心堆放在她一人身上。
一個女人,做出這樣的作品,已經讓人驚訝,所以,我也長時間地凝視著作品,久久地思索著。看了這樣的作品,我說她“剛性”你也會認同吧?我信她是詩人,因為我不只是看了她的詩集,還在好多個夜晚反復翻看她的詩。有人說過,詩是破壞語言的。因為她要用簡練的詞匯表達心中奔涌的激流。魏小杰的詩就給人這樣的感覺。你說不出來哪兒好,但你反復讀她,貼心達意,她把你心里想說的,都表達出來了。
你的“劃一葉扁舟朝水域深處探訪”,你的“嬌美惹人憐嘆不擁月入懷中”,你的“遠處傳來你與兒子的歡笑溫情就這么不經意地纏繞”…每一句都讓我心動,讓我嘆息。就如這樣的少女,從遠處走來,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就緊跟在她的身上。
她還在粗礪時,已經是美麗的。她不言語,已然是詩。魏小杰的詩如同她的作品,于她,都是一種記錄。“獨悵惘獨嘆息當時怎知愁無緒”這是藝術遇梗時的低語,還是工作逢阻時的自問?“我把思念放入楓葉她便燃得如陽似火我把思念交給草地她便醉得如縷似波”,會不會是小女子懷春的愛呀情地泛濫時之作?這樣的魏小杰,怎么處理工作中的難題呢?在學科評選的最后時刻,她在等待中。
這種焦人心肺急人肝腸的時刻,她接待一幫遠方的朋友一起聚會暢談。這時電話響了,評選的關鍵時候,會議還在進行中。她按兵不動,微笑著繼續招呼遠方的朋友們吃喝談笑。送走朋友,已近半夜,她駕車穿過半個鄭州,直奔會場,為自己的學院進行最后的爭取。
凌晨三點自回家的路上,她說心中很平靜,努力了,不后悔。其實一個藝術家,把作品放在這里,就什么也不用說了,你看她的作品,就已經懂她了。這世間最值得慶幸的事便是擁有你那夢想那寄托那五彩的花雨唯有你才是我堅實的土地我從來不知幸福的內涵痛苦的外延只源于那如水的月夜混沌初開從此便有了一個纏綿不斷長久的誘惑你我間總有些或長或短的距離思念也隨之變得斷斷續續總恨那遙遠不盡人意無奈唯有對風嘆息魏小杰作品參加全國第九屆美展、全國第十一屆美展、全國第四屆體育美展、全國慶祝建黨80周年美展、第二屆全國壁畫大展、2001中國北京世界婦女作品展、中國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優秀獎)、人文平臺—中國當代青年雕塑家實驗肖像作品展、和而不同—中國當代雕塑提名展(總展)、雕塑百年—上海雕塑藝術中心成立暨雕塑大展、探索創新—中國中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請展(一等獎)、眾生喧嘩—第四屆宋莊藝術節公共雕塑展、兩岸當代視覺藝術聯展、滑田友獎—淮陰中國母愛主題大獎賽(銅獎)、中國姿態—中國第二屆雕塑大展等展覽十余次兼有獲獎;
省級展覽參展二十余次,其中獲一等獎八次。魏小杰公共藝術作品落成于北京射擊館、天津人文公園、鄂爾多斯世界雕塑藝術公園、中國淮陰母愛雕塑公園、銀川市新月廣場、河南省文學院等地。出版有《三維世界的翱翔》、《心靈的抽屜》、《中原畫風—魏小杰、解少勃雕塑集》、《立體構成》等著作及書籍八本,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