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東莞需要怎樣的城市雕塑?在打造文化名城的大潮中,關于東莞城市雕塑的思考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使未到過歐美城市,我們也對這些城市中的雕塑情有獨鐘,如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雕塑,簡直就代表了那個城市,或許我們對這個城市的其他都所知甚少,也并不清楚哥本哈根其他的標志性城市建筑,但是,知道了美人魚雕塑,就知道了哥本哈根,而這正是城市雕塑的魅力所在。進一步而言,當我們設計每一座城市雕塑時,無不希望它有持久性和傳播性,無不希望一座永久站立的雕塑,向人們傳遞這座雕塑所代表的話語力量,傳遞這座城市所倡導的人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和城市精神。
而要保持雕塑的持久性當然也少不了它的歷史價值,就需要遵行幾個規則:首先,反映城市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雕塑,才最有生命力。如虎門折斷的煙槍雕塑,因為反映了東莞近代史開篇地的歷史地位,相信它會保持一個久長的生命力。沿著這個邏輯思索,我大膽建議,東莞應該為張細先生立一座雕塑,1979年張細回到家鄉虎門,創立了全國第一家農村“三來一補”企業。張細先生第一個開啟了東莞對外開放的大門,我們應該讓東莞的子孫后代永遠銘記這一事件銘記張細先生的功績。其次,城市雕塑不應為當下的風氣所動,不應為當下的事件所動,不應為當下的人物所動。
無論是藝術類的雕塑,還是歷史事件和人物的雕塑,只應與凝固著臨海文化歷史積淀的長城對望、思考——閱讀長城最具有留存價值觀或許并未完全成形的城市本身就訴說著一段歷史記憶。而某些當下的風氣、事件、人物,或許風騷于今天,可是從長期來看,這些更可能是過眼煙云,不值得用雕塑來為我們的城市留存也將自己的記憶下載后傳輸給了愛麗絲。第三,城市雕塑要為子孫后代留存城市精神,從樹立的那一天起,就應該每時每刻無言地傳遞著城市的文明氣息,因此,每一座雕塑都須對城市人文脈絡、人文氣質、人文事件進行精耕細作。
在這個意義上,樹立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頭腦一熱就立一座雕塑,就別指望那座雕塑能一路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