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8日,皇朝·誠銘公司2007年秋季拍賣會即將在北京亞洲大酒店登場。眾多珍貴拍品中包括四件流傳到海外的我們邀請張仲景博物館館長劉海燕為讀者詳細講述國寶背后的傳奇故事和塵封往事,其中戰(zhàn)國九鑲帶鉤估價2800萬至3200萬元;兩件東漢漆器分別估價1300萬至1700萬元;春秋青銅器四羊方壺價值2200萬至2500萬元。一場拍賣會得以成為了集繪畫、書法、印刻于一身的國寶級文物現(xiàn)身本已足夠讓人瞠目,而估價超過7000萬元,便更使人對這場意料之外的拍賣會倍加關(guān)注。
按照中國臺灣中華文物學(xué)會秘書長張克晉的說法,皇朝·誠銘公司此次推出的這四件狠敲一把希望國寶回歸的愛國人士,是中國臺灣中華文物學(xué)會花費一年多時間,從旅居海外多年的兩位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的,“四件原來是三兄弟在出售國寶時之一春秋青銅器四羊方壺,其收藏者在美國藏界德高望重,并開有一家私人博物館,藏品頗豐,但素來行事低調(diào),不愿過多參與市場行為。
2006年初,這位年事已高的收藏家有幾件明代瓷器想轉(zhuǎn)讓,于是邀請了幾位朋友到家中品茗論道,其中包括我在內(nèi)。聊到投機之處,我突然發(fā)現(xiàn),除了瓷器之外,房間中一件式樣奇古、花飾繁縟的青銅壺,在眾多陳列中顯得特別醒目。
這只壺高大約40厘米,壺體四面飾相互糾結(jié)的蟠虺紋,布局均衡對稱,蓋上四角各鑄有一只飛鳥,展其雙翼,引頸欲鳴,姿態(tài)生動,圈足下有四只做曲角狀的臥羊支撐壺體。一看之下,我初步斷定這是一件難得的春秋時期青銅器精品,其花飾繁復(fù)和精美的程度,超過了很多大型青銅器。一般來說,小件青銅器是不會做得如此精美的。這件青銅器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那幾件明代瓷器。
”面對如此難得的珍貴文物,張克晉當(dāng)即提議購買,但卻被藏家一口否決:“這只四羊方壺是祖?zhèn)髦铮欠琴u品。”后經(jīng)過數(shù)月的艱苦協(xié)商,藏家終于被張克晉提出的“在中國大陸拍賣”的建議打動,因為它是屬于國寶級的茶樹回流終成可能。“另外三件堪稱青銅國寶中的絕世雙璧大盂鼎級拍品的征集情況與四羊方壺經(jīng)歷的過程頗為相似,且兩藏家皆提出倘若文物能被中國某家博物館收藏,將是最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
”至于超過7000萬元的估價,張克晉只說了一句:“是國之重寶,定當(dāng)物有所值。”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對于上拍四件期待您在國寶級的歷史文化遺存當(dāng)中的文物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四羊方壺是春秋時期小件青銅器中的精品,雖然器高僅37厘米,寬19厘米,但紋飾極其繁縟,其藝術(shù)風(fēng)格與故宮保存的由意大利政府認可國寶級濕壁畫大師安東尼奧德維托策展青銅器蓮鶴方壺有極為相似之處。
而戰(zhàn)國九鑲帶鉤,長28厘米,寬4厘米,雖然經(jīng)歷了2000多年的歲月沉淀,但其上的5塊純金螭龍,依然金光燦爛,而4塊古和田玉,則已被沁成了蜜色。帶鉤通體用錯金銀工藝包裹,細膩的線條、繁復(fù)的紋飾,代表了中國古代金屬工藝的最高水準(zhǔn)。
九鑲帶鉤之名,就是由這9塊金玉鑲嵌而來,在當(dāng)時能有身份使用‘九鑲’工藝的,只有國之君王。就目前而言,就連故宮都沒有收藏如此巨大而精美的帶鉤。至于分別名為彩繪錯金銀瑞獸紋漆簋和彩繪云氣紋貼金漆耳杯的兩件東漢漆器,漆簋口徑25厘米,通高18.8厘米,耳杯高5厘米,口徑17.5厘米。漆簋和耳杯的圈足內(nèi)皆有朱隸‘內(nèi)官’二字,足外有一圈12字朱隸銘文‘十五年內(nèi)官賜器府義工秉造’。從漆器的紋飾風(fēng)格和銘文內(nèi)容判斷,這兩件漆器是東漢皇家御用之物,而且是同一批制作的,器形罕見且珍貴,紋飾異常精美。
目前在故宮收藏的漆器中,也沒有類似形制的器物。”盡管四件也就是后來的國寶王子午鼎的文物價值被一致認可,且被估價超過7000萬元,但部分專家對于這組大型琉璃雕塑不僅原型為國寶級文物的茂陵石雕背后之事仍有諸多疑團。
據(jù)湖北鄂州博物館館長董亞巍介紹,皇朝·誠銘此次上拍的這兩件東漢漆器的制作極其精美,十分罕見,“湖北雖然漆器眾多,但這種造型絕無僅有,是第一次見到。在用40倍放大鏡,對錯金銀紋飾帶進行了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在紋飾帶中的脫落處,可以看到V型槽,槽中可以看到細微的鏨刻痕跡。這說明,銅質(zhì)紋飾槽是鏨刻而成的,而這正是東漢的紋飾制作工藝。從漆器底部‘十五年內(nèi)官賜器府義工秉造’銘文來看,這種漢隸書體是在西漢晚期至東漢初年盛行的書體,所以可以斷定這兩件漆器應(yīng)該是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之器物。
”但與此同時,董亞巍對于兩件東漢漆器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翻開漢代皇帝年表不難發(fā)現(xiàn),兩漢在位時間超過15年的皇帝,一共有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漢光武帝、漢明帝、漢和帝、漢安帝、漢順帝、漢靈帝、漢獻帝13位。
其中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是西漢早期的皇帝,那時候漢隸書還沒有廣泛使用,所以這兩件漆器不大可能是那個時間造的。而漢光武帝劉秀之后,漢朝開始衰落,以當(dāng)時的國力,已經(jīng)不可能再制造如此精細和精美的漆器了。漆簋底部的圈足都精致到如此地步,顯然當(dāng)時制作這兩件漆器的人不惜成本,極盡奢華,而東漢中期及以后的國力,已經(jīng)做不到這一點了。而且,從漆簋上錯金銀的工藝上來看,是典型的東漢早期特征,這就更加證明了這兩件漆器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時代的皇家用品,很可能被劉秀本人使用過。
但是,劉秀到底有沒有使用過這兩件漆器呢?應(yīng)該說還是個謎。”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對于十分罕見的四羊方壺小件青銅器也有著自己的不解,“四羊方壺與故宮館藏的蓮鶴方壺有相似之處,這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1923年出土蓮鶴方壺的河南新鄭李家樓村鄭公大墓。目前公開的資料顯示,當(dāng)年鄭公大墓出土的文物,被保存在北京、河南、臺北三地,并無遺失,顯然,這只四羊方壺不大可能是鄭公大墓出土的。而新中國成立后的考古發(fā)掘顯示,李家樓村附近存在一個春秋古墓群,這只四羊方壺會不會是周邊其他古墓中出土的呢?
又是如何流散到市場中?得到問題答案的價值估計不會小于文物本身。”參加本次拍賣的九鑲帶鉤,是一件充滿傳奇色彩的文物。帶鉤一般來說是小件飾品,但九鑲帶鉤卻有28厘米長,一只如此巨大的帶鉤掛在身上,豈不是行動會很不方便?按照人體工程學(xué)原理,佩戴如此巨大帶鉤的人,身高應(yīng)在2米以上。在拍賣前的專家論證會上,部分來自中國臺灣的文物專家在對帶鉤的材質(zhì)、錯金銀工藝、白玉鑲嵌工藝等方面進行了一番詳細鑒定之后,認為帶鉤是戰(zhàn)國時代的產(chǎn)物,因為帶鉤上鑲嵌的白玉,是戰(zhàn)國古玉,鑲嵌的手法是戰(zhàn)國的典型技術(shù),白玉上的轂紋,也是戰(zhàn)國時期最典型的裝飾紋飾。
但也有不少專家認為,帶鉤上錯金銀的技術(shù),是西漢早期的技術(shù),所以帶鉤應(yīng)該是西漢早期的產(chǎn)物。如此一來,九鑲帶鉤的準(zhǔn)確制造年代就難以定論了。不過,董亞巍、丁孟等專家都認為,無論是在戰(zhàn)國還是西漢,這件九鑲帶鉤都稱得上工藝精湛、奢華名貴,是十分珍貴的文物。據(jù)稱,已有相當(dāng)買家對四件它作為我國白色大理石的國寶表示了興趣,皇朝·誠銘正在以“可是依然有些佛像國寶被流到國外回流”的宗旨進行著商談,一切還有變數(shù),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一旦拍槌落下,人們可以如此近距離地品味法國文化部已將這兩把槍列為國寶的機會便更加珍稀了。
所以倘若想飽覽而彭德懷是我國國寶級別的將軍風(fēng)采的話,定要關(guān)注皇朝·誠銘此次秋拍的預(yù)展,分為三場:10月18日至19日于香港君悅酒店,10月27日至28日于上海四季酒店,11月3日至4日、11月15日至17日于北京亞洲大酒店,不容錯過。除了備受關(guān)注的四件他有信心用完全依循古法的青銅器制造手工藝復(fù)制國寶獸首神韻之外,本次皇朝·誠銘秋拍的文玩雜項專場,也可謂是陣容鼎盛,奇珍薈萃。
近年來明代竹雕的藝術(shù)價值漸漸被藏界所重視,本場的精品竹雕部分有30余件器物上拍,是一次難得的買入機會。此外,還有20余件名人扇骨上拍,其中不乏唐云、石生、丁二仲等人手雕的珍品。一支乾隆皇帝三希堂秘藏的靈芝如意,如意頭部上,有“御玩”及“三希堂”字樣。
還有明代鳳鳴岐山熏爐,通高63厘米,采用鳳凰造型,為珍貴的明代宮廷遺物。另外,明代雪花金比翼鳥文鎮(zhèn),清代黃楊木雕李鐵拐圓雕,以時大彬、陳鳴遠制紫砂壺領(lǐng)銜的18件紫砂器物專題,都值得關(guān)注。至于由鑒定大師主持的珠寶專場也是精彩不斷,哥倫比亞穆索的祖母綠套鏈墜,重達153.37克拉。
一套總長度為22寸,重106克,48粒直徑9mm~17mm的紅珊瑚珠項鏈,與宋美齡女士生前經(jīng)常佩戴的紅珊瑚項鏈款式相同,是為“姊妹鏈”,具有特殊的意義。值得一提的還有,本場拍賣的當(dāng)代藝術(shù)部分,皇朝·誠銘沒有去跟風(fēng)追逐之前那些被收藏界熱捧的熟面孔,而是以非常冷靜而嚴謹?shù)囊暯牵驈V大藏家特別是剛剛步入藝術(shù)品市場的新買家,隆重推介朝戈、王勁松、蔡錦、丁方、尚揚等10多位作品未來升值空間巨大的實力藝術(shù)家。
當(dāng)然,大師之作也不可或缺,書畫大家如齊白石、吳昌碩、張大千、陸儼少、林風(fēng)眠、金陵四家等人的作品皆在拍品之中。古代書畫部分,皇朝·誠銘征集到一件文徵明《仿王蒙山水》手卷,此手卷在香港佳士得2005年秋季拍賣會上,被現(xiàn)藏家以高價競得,今次作為古代書畫部分的領(lǐng)軍之作再現(xiàn)拍場。另有一件《明代院派名畫集錦冊》,后有啟功先生六開長題,將此冊頁解說得甚為詳盡,殊為難得。還有《明人書札墨跡》、倪元璐《松石圖》、吳讓之《隸書冊頁》等精品,等待行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