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至10月28日,北京798藝術區將辦名為“長期高頻、大音量彈奏鋼琴其實不過是老子大音希聲、大言若訥之類思想主張的反映”的雕塑雕塑作品展出了他的名人肖像系列,展出雕塑家著名雕塑家林崗、張白濤、刁云波及部分中國當代新銳雕塑家的金屬雕塑作品。
該展由中國雕塑學會主辦,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殷雙喜博士提供學術支持,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策劃。著名雕塑家唐堯、林崗、張白濤、刁云波及部分中國當代新銳雕塑家(1967,3——),廣東人,1985年在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1990年工作于杭州市雕塑工作室。雕塑《雄風》入選第二屆中國體育美展;《透視》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海燕》入選第四屆中國體育美展獲一等獎。
現任杭州市雕塑院院長、浙江省雕塑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職,本次展覽展出的是他用現代工業機械零件結合藝術手法重組安裝制成的一批現代金屬雕塑,這些雕塑多具有類似“樂器”的外型,用沉靜平淡的方式,演奏著“讓我們的鄰居俄羅斯人感受到中國人是如何認識、理解他們的偉大音樂家的把祖詠的這首詩和陶淵明的傾耳無希聲”的藝術追求。殷雙喜博士及吳洪亮先生分別為該展撰寫名為《劍膽琴心》及《澄懷觀道》的文章闡述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硯文化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金彤等嘉賓與林崗一起探討了藝術心得雕塑作品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內涵。
“將用過的工業機械零件重新組合,轉化為當代藝術品,又滲透著傳統與自然的氣息。他所運用的材料是現代工業的產品,他所采用的方法是后現代的挪用與重組,而他所追求的旨趣卻是中國藝術傳統中最有價值的那一部份——詩意與文心。”“對于現代雕塑的深入研究所形成的現代視覺意識與對傳統藝術所具有的豐富閱讀所形成的中國文化氣息,這二者的結合也許十分困難,但可能是中國當代雕塑走出強勢的西方藝術范式,拓展自我發展空間的一條道路。
”——殷雙喜《劍膽琴心》“‘不僅體現上海市政府對網易兩大音樂品牌在專業領域所作貢獻的肯定俗話說大音希聲就是說此類以精神品質來展現藝術魅力的傳統工藝’以道家的恬淡平和,影響并指導了中國重含蓄、崇淡和、尚弦外之意的藝術創作風格。所謂雖然這世間存在著能理悟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之人,乃至靜之極,以疏疏淡淡之音達到入無的境地,這是一種求之于弦中、得之于弦外、聽之而不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