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淪陷后,侵華日軍于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長官鼓勵下,彼此相約“競賽”,商定在占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為勝者。
![中醫藥人物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20/202522_89005.jpg)
他們從句容殺到湯山,向井敏明殺了89人,野田毅殺了78人,因皆未滿100,“競賽”繼續進行。12月10日中午,兩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軍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謂殺了105人,向井謂殺了106人。又因確定不了是誰先達到殺100人之數,決定這次比賽不分勝負,重新比賽誰殺滿150名中國人。這些暴行都一直在報紙上圖文并茂連載,被稱為“皇軍的英雄”。
![中醫制藥文化人物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18/184916_35241.jpg)
中華民族在經歷這場血淚劫難的同時,中國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奪。據查,日本侵略者占領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員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從1938年3月起,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搬走圖書文獻十幾卡車,共搶去圖書文獻88萬冊,超過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85萬冊的藏書量。從紀念館的1號門進入,墻面側看好似一個斷裂的軍刀,但當我們從高空往下俯視整個館時,它是一個和平之舟。
![玻璃鋼仿銅中醫把脈人物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7/171941_37919.jpg)
正如建館理念,寓意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里既是一個記憶之所,也是一個和平場館。它代表著國家記憶,也承載著人類記憶。7處廣場、23座單體雕塑和一座大型組合雕塑、8處各種形式的墻體、17座各種造型的碑體。紀念館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主題為一體,組成了南京重要的城市記憶。鐫刻著部分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的“哭墻”,由灰白色花崗巖壘砌而成,墻體上留有不規則的石洞,透出綠色和光亮,寓意對生命的企盼和渴望。
![熬中藥的兒童和老中醫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19/193436_73080.jpg)
今年,又有11位幸存者相繼離世,目前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僅剩下61人。歷史不應該忘卻,我們大家都應該銘記在心,我們也沒資格替他們原諒!幸存者們都希望在有生之年,通過自己的講述,讓更多人了解歷史真相。設立國家公祭日早是國際慣例,但遲來總比不來好:以國之名,公祭活動不僅是口述那些死亡數字,更是每個亡魂背后震耳發聵的集體吶喊。記憶里,“南京大屠殺”更像一個名詞解釋,無力又蒼白,模糊且冰冷,課本里只有傷亡數據和事件簡述,很難讓人感受到那段撕心裂肺、充滿死神氣息的人間地獄。如此歷史記載,隨著時間推移,斷不能產生真正的警示意義,而民間關于大屠殺的表達,零散無序,無法傳遞出歷史的真實理性。
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于,能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