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雕塑的主旨是以人為本。就是說,校園環境各要素應該以人本主義為價值原則來組織,使校園環境真正尊重人、關心人、塑造人。校園景觀建設中所創造的人工景觀必須與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觀相呼應、協調,形成完整的大景觀構架,即天人合一。就一所學校而言,校園的每一處物質文化景觀都蘊涵著豐富的信息,并體現著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涵及價值取向。校園雕塑是校園物質文化景觀的一種表現類型,積淀著歷史、文化和傳統,集中地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核心文化價值觀念。因此,校園內所有雕塑的布局應該是渾然一體的,這樣,身處校園中才能通過富含藝術語言的各種雕塑體會到校園文化的整體合一。
無論社會環境如何變遷,校園環境都應該永遠給學生提供一方寧靜的心靈凈土。在校園空間環境組織中,校園雕塑要以人性為尺度來設置相應設施,創造出適合人活動的環境空間,使環境關愛人。這便是人與環境親和的一種表現,也使人、自然、環境達到和諧。1.校園文化雕塑追求人體。
校園的特點是學生相對單純,年齡、文化背景同質化顯著。校園的雕塑、景觀環境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他們的行為作為模數和參照,形成完善、完全、舒適的,供師生學習、交流、聚散、步行休閑、文化娛樂、運動鍛煉的生活和學習系統。2.校園文化雕塑應寓教于樂。
校園雕塑文化應該使人心情愉悅,激發人的精神,這其實是一種文化潛力。比如水邊宜建生態性駁岸,可設緩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入搭建平臺、橋梁,有利于師生進入水域地段,以滿足人的親水性,同時也可以設置水景雕塑,讓水流動起來為校園增添更多的自然生機。3.校園文化雕塑應體現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是指校園在其發展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校園雕塑作為學校的物質財富之一,其環境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種表現。校園雕塑文化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出發,繼承并改善校園的物質環境,對校園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學校文化。校園雕塑又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它提供了空間形象,記載了歷史滄桑,展現了學校精神,孕育了學校文化。因此,校園雕塑文化對于反映與展示學校文化有著重要作用。4.校園文化雕塑還強調文脈,文脈是指“特定空間范圍內的個別環境因素與環境整體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連續性,即和諧的對話關系”,是校園雕塑藝術追求的目標之一。
校園雕塑文化既要注重學校文化,尊重校園歷史,通過環境再創造,協調新舊景觀,形成有機的校園整體。這對于聯絡校友感情、突出校園的特色、創造校園品牌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