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慎言自從結識了張家口著名雕塑章華,就成為他作品的粉絲。因而,也有機會見證了他和他的作品《飛翔的夢》一樣追尋和輝煌;鑒賞了他艱苦探索,不斷創新,雕生命之韻,塑辨證之美的心路歷程。之所以雕生命之韻,是因為章華追求所有的作品都要洋溢著生命的律動,尤其是體育題材作品的旋轉、跳躍、奔突、翻騰,全是大動作。即便是靜態的題材,也蘊藏著無法壓抑的動感。
如被《海風》微微吹起的裙角,如《聆聽》香唇奏響的簫音。因為,在這些作品中,演繹生命的運動不是一個被簡化濫用的名詞,而是一個可以顯示自然及人性符號的動詞,是展示在時空間關于生命、命運、青春和未來百感交集的雕塑語言。又所以塑辨證之美,是因為章華的作品在處理人物造型時浸潤了對現實世界的各種辯證關系。
甚或可以說,生命的律動是按照自然、社會法則和藝術規律的運動。他認為,作為藝術產品的雕塑只是生命運動過程中的一個瞬間或瞬間前后的延展,他必須在直觀基礎上給審美者想像的空間。為此,章華始終把如何使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有與無表現于生命律動過程確定為自己藝術追求的終極。如作品《樂章》與《暢想》中,提琴手左手把著實有的琴,右手卻持著無有的弓;《期待》中讀書女孩雙手捧著實有的書,身體卻坐著無有的椅。
一方面在視覺上把欣賞者的目光集中到持弓的手或讀書的臉上,另一方面更貼切的告訴人們,奔流不息的旋律早已不是弓與弦交織的摩擦,而是時代與青春碰撞的震顫;專注于讀書的青春美少女早已忘卻了世間所有,眼中只剩下捧在手里那一汪知識的海洋。作品暗合了老子大美無痕,大音希聲的審美意境,是中國畫大寫意手法與現代雕塑的完美結合。和眾多的雕塑家一樣,章華很早就開始探索把雕塑人物的軀干拉長,進行藝術變形。
但他的拉長卻一反眾多作者把形象中某一部分極度放大或縮小的夸張,而是嚴格按人體解剖學中肌肉組成比例均勻拉長,其中對人體面部特別是女性特征部位則采用了基本寫實的刻畫。他雕刀下的帥哥靚女,健碩中透著柔美,苗條而不失矯健。這反映了章華獨到的審美理念,他是在大眾普及審美與小眾專業審美之間尋求一種既接中華地氣又趕世界潮流的模式。
章華在人物肌肉群刻畫上,刻意凸顯中國傳統繪畫中線的美;在衣紋處理上,大膽采用中國民間雕塑的堆塑手法;在服飾質感上,運用工筆技巧研磨出近乎逼真的麻衣織紋。仔細審視,反復揣摩他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都在變形與不變,粗糙與精細,世界潮流與東方風范的辨證運動中定格,以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章華在創作中不僅尊崇中華藝術傳統,而且善于在傳承的基礎上鼎新。他表現青春的作品中有不少沒有完整的美目,或有美目沒有美瞳點綴。
其中需要眼睛傳達的思想和情緒,也就是說人的心靈窗口放射出的萬種風情,都是依靠肢體形態和面部肌理來演繹的。畫人無睛,絕對是中國古代繪畫畫龍點睛的反其意而行之。雖說這種手法早已有之,但章華把這種手法頻頻運用于追求完美的青春題材上,無疑使欣賞者在透視青春的審美過程中,得以幻化出更多的無睛勝有睛的神秘和神奇。這正是當代藝術創新實踐中又一獨具創意的哲學思考。
章華的藝術實踐,是直觀與理念的和諧統一。在直觀上,他力圖把歡樂,陽光,溫暖,友情的一面呈現給廣大觀眾,從而營造展示生命美麗,塑造民族魂靈的精神家園。在理念上,他堅持唯美與科學共存,粗糙于細微同在,存在于虛無并重,從而使每一波創作,每一批產品都能踏著歷史足音,伴著時代主旋,體現唯美精神,彰顯中華美感。
欣賞章華的每一件作品,都能感受到一種奔騰而出的力,一種柔韌內斂的量。其勁道是內在的,徐徐而出的,越看越能感覺到他的張力,一種由內向外,由近及遠的張力。他的《飛翔的夢》、《出水芙蓉》以及《童年》系列,他全部的體育題材尤其是與冬奧競技項目相關的作品正是這種力量的展演和釋放。若將章華的藝術成就與他的做人風格相比,他是一個極其低調的藝術家。
如果說他還有點驕傲的話,那就是他一直自詡他的作品充滿著生命的律動和青春的奔放,這正是筆者愿意為他點一萬個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