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月20日訊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李家泊子經合社近260名60歲以上的老人及困難家庭,每人每戶都收到了一個現金“紅包”,根據年齡情況不同,金額從100元到400元不等。像這樣的紅包,自2012年至今,十年來從未間斷過。這不是經合社的分紅,也不是社區的福利,而是從村里走出去創業的村民“老板”,對家鄉父老的一份牽掛。村民口里所說的“老板”,是青島千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老總李居堂。這些年來,雖然社區干部換了一屆又一屆,但他回饋家鄉的赤子之心一直沒變。
到現在已通過慈善捐款為村里人捐助了50多萬元。創業不忘本,敬老是楷模“創業成功,不忘村里人。”李居堂的做法贏得了李家泊子村民的普遍點贊,每每提起他,村里人都倍感溫暖和自豪。“這么多年一路走來,這份堅持尤為可貴。”在村民心里,捐助固然讓他們得到了實惠,但李居堂的“不忘本”才最令人敬佩。在大家的眼里,李居堂不只是村里走出去的“企業家”,更是村民的好榜樣。今年已68歲李居堂,母親去世的早,對照顧父親他格外上心,平時工作再忙也會經常回家看望老人,在這一點上,村里人都豎大拇哥。
李居堂對此坦言“自己從來沒有惹老人生過氣”,所以當老父親在84歲去世時并無遺憾,言語中透出一種為人子女者,心地坦蕩的無愧與灑脫。捐助超百萬,愛心不缺席一直以來,對于慈善捐款的事,李居堂并不愿意多說什么。這些年來,“為村里人做點什么”的想法一直在他的腦海里縈繞,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強烈。
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喝著泊子水、吃著泊子飯長大的,現在有點能力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來回饋社會和家鄉父老鄉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實際上,李居堂捐助的范圍并不僅限于自己的家鄉李家泊子,從幫助靈珠山街道的困難家庭,到資助紅石崖街道的寒門學子;從助力區老年體育運動發展,到捐助公益事業;從四川汶山地震、河南鄭州洪水,到防疫救災等等,每一次李居堂都慷慨解囊,從未“缺席”。截至目前,通過慈善機構捐助的資金已遠超百萬。
初心從未改,村風倡導者2020年,辛安街道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李家泊子和大泊子、西泊子一起完成了回遷安置,村民都搬上了新樓、住進了新居,條件變得好了起來,但李居堂的捐助一如既往。在他看來,無論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都不悖他回饋家鄉的初心。前段時間,李居堂去外地考察項目時,看到小區里刻有村志、村風的的雕塑小品和文化墻很有創意,就用手機拍下來發給了李家泊子經合社黨支部書記李居濤,熱心商討在小區里安裝的可能。他覺得這樣既能美化環境,又可德育傳承,很有意義。
至于費用,他將全部承擔。村民回遷上樓,開啟嶄新生活,在由村民向市民的轉變過程中,如何凝聚共識、倡導建立和諧文明新風,已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課題。經合社書記李居濤表示,在“村改后時代”,打造一個積極、和諧,崇德、向善的村風尤為重要,而李居堂無疑為村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下一步,經合社將進一步加大和諧文明社區建設力度,團結帶領全體居民過上幸福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