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簡介朱炳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傳承人,熔銅藝術創始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當代銅建筑之父,中華者字號“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西冷印社社員。作品定制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定制作品:本期推出定制作品“牛氣高升”加贈“朱炳仁·銅售后服務保障卡”規格:19580185/約1.63材質:黃銅零工藝:作品采用非遺全套銅雕技藝,結合創新工藝高溫釉彩銅制作后續收藏注意事項:手工高溫釉彩工藝,忌硬物磕碰銅雕文化銅雕產生于商周,是以銅料為胚,運用雕刻、鑄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種雕塑。
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銅雕藝術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漢代的“馬踏飛燕”。人類最早使用鑄造金屬的記載已經模糊不清了,但我們可以這樣推測:早期的狩獵者們圍坐在火邊,一塊銅塊落進了煤炭里,銅塊熔化并流淌,像一股閃光的小溪流,一旦冷卻,這個閃光的重物體就變得很硬,形成了新的形狀。很可能早期人們看到這種現象反復發生,然后他們尋找、收集銅塊,把它們扔到火里,看那些閃光的溪流慢慢流出。
一些人想象并在沙地上面出一個形狀,讓金屬流進去,也許就變成了一個矛尖。從那以后,金屬鑄造經歷了幾十個世紀直到2018年。銅雕工序和鑄造方法圖片工序銅雕的制作一般都要經過金屬冶煉、鍛造、雕刻、鍍金、磨光、上紅等幾個重要的工序。工序比較復雜,工藝也十分考究。鑄造方法銅雕的鑄造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失蠟和模具法。失蠟法:用蠟制成模,外敷造型材料,成為整體鑄型。
模具法:運用廣泛,大型銅雕一般都要經過分件澆鑄,然后銜接成一個整體。熔銅法:運用無模可控熔鑄工藝,“無模”使銅液自然流暢而解形;“可控”使銅液在藝術家掌控中熔意。鑄造法:運用無模可控熔鑄工藝,“無模”使銅液自然流暢而解形;“可控”使銅液在藝術家掌控中熔意。朱炳仁與“熔銅藝術”結緣朱炳仁開創的熔銅藝術,世界獨一無二;他由此創造的藝術品,讓世界震驚,海外媒體稱贊為“當代達利式藝術家”,但這個創舉卻來自一次“意外”。2006年一場驚世大火,讓高達153.9米的世界最高佛塔常州天寧寶塔,在竣工時刻遭遇了大火。
朱炳仁在修復佛塔時,敏銳地捕捉到了神奇的“瑰寶”:大火熔渣中藏著晶瑩生輝的熔銅結晶體。于是,他將銅結晶體運用到銅鑄藝術中,創立了新的藝術門派——“熔銅藝術”。所獲榮譽他的桂林中華第一銅塔高達47米,開創了銅雕建筑歷史的三個中國第一;杭州達12.6米的靈隱銅殿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無錫靈山百子彌勒,榮獲香港科學藝術金獎;中國最大的銅建筑群峨眉山金頂,成為恢復世界文化遺產的經典之作。
朱炳仁大師的兩幅銅壁畫曾在亞洲博鰲論壇驚艷亮相!其中一幅高10米寬5米的主壁畫《萬泉歸海》,以銅為墨,描繪了博鰲萬泉河畔,三江歸海的壯麗盛景,再一次驚艷各國元首與嘉賓。他以萬泉歸海為主題,沷墨繪制水墨畫,并以水墨原作創作《萬泉歸海》銅壁畫。意為博鰲三江歸海,海納百川,奔騰不息。
工藝上他用了獨創的"多層熔銅雕琢",從水墨畫到銅壁畫朱大師又一次跨越,是世界銅壁畫創作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為了將銅文化發揚光大,朱炳仁在杭州建立“銅雕藝術博物館”。博物館規模宏大,面積近3000平方米,共耗費原料銅125噸,被譽為“江南銅屋”,每年吸引百萬游客駐足觀看,逐漸成為杭州旅游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