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春到,又是一年話生肖。每年春節前夕,我們都會推出一系列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春節專題稿件,深受讀者歡迎。你知道安徽有多少含“虎”的地名嗎?你知道關于“虎”的民俗有哪些嗎?2022年是農歷生肖虎年,今日我們特別推出報道,讓更多人了解安徽含“虎”的地名和相關民俗知識。安慶、六安和池州含“虎”地名多中國虎文化淵遠流長,在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糍粑民俗人物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7/171140_41865.jpg)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了解到,安徽省有很多地方的名字帶有“虎”字。據不完全統計,安徽至少有942個含“虎”的地名,其中農村居民點和山峰居多,分別為414和152個。“虎山”看似是山,但全省卻有13個名為“虎山”的農村居民點。其中,銅陵市樅陽縣1處,安慶市宿松縣1處、桐城市2處,池州市貴池區、石臺縣各1處,合肥市廬江縣2處,六安市舒城縣1處,蕪湖市南陵縣、無為市各1處,宣城市涇縣、宣州區各1處。
記者梳理發現,安徽安慶、六安、池州含“虎”地名數量位居前三,分別為200、150、98個。在安慶,岳西縣含“虎”地名最多54個,潛山則有51個,數量僅次于岳西,迎江區最少,只有一處名為“虎形”的農村居民點。
另外,記者發現,六安有17處地名含有“伏虎”二字,比如伏虎和平、伏虎謝莊、伏虎束莊、伏虎鄧莊、伏虎周莊、伏虎勝利等。經查詢了解,在六安舒城城關鎮有一個伏虎村。就池州來說,同樣名為“老虎洞”,卻有不同類別的地名。
其中4處是洞穴,2處是農村居民點,1處寺,1處地片。安徽含“虎”地名背后有傳說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關于安徽含有“虎”地名的由來傳說也有不少。黑虎村,又名黑虎廟,原名玄檀鎮,是位于安徽省太和縣大廟鎮與趙廟鎮之間的一個村莊,傳說與商周時期的武財神趙公明有關,趙公明字玄檀,坐騎為一威猛的黑色大老虎,曾在此周國筑黑虎臺,共有八處,被姜子牙擊敗后,當地村民蓋廟紀念趙公明,所以每年有正月27當地村民舉行廟會紀念和正月29不能娛樂的習俗。據了解,蚌埠老虎山名字的由來還經歷了一番波折。此山原名并不叫老虎山,而叫獨耳龍山。
傳說是淮河中的獨耳蛟龍,看到徐家橋西有一個成精的蜘蛛危害鄉民,便出水拿蛛,化成此山。老虎山東南即陳梁家北向前延伸的一嶺,名為東龍爪;山西南即陶店東北處向南折東一嶺,名叫西龍爪,二爪中間的山凹處有一塊微微隆起的橢圓型平地,稱為龍舌,山頂偏西有一個面向南的巖洞,型若耳朵,又如張著的虎口,可容數人,名叫龍耳洞。細觀老虎山和王小山的形狀,活像一條探爪撲蛛的蛟龍,所以早年當地稱它為獨耳龍山。
但在明朝洪武年間,地方為了討好朱元璋,便撥弄是非,上疏朝廷,說這條龍捕蛛是假,侵犯皇陵是真。皇上詔命:在龍舌上建廟宇一座,先取名凈慈寺,后改名虎山寺,以鎮此龍。并將獨耳龍山易名為老虎山,同時將龍耳洞改名為老虎洞。民俗觀念中“虎”能驅邪避禍“老虎是獸中之王,它威猛、堅強、勇敢,虎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虎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征,為人們所敬畏。”安徽省民俗學會會長王賢友介紹,在傳統民俗觀念中,虎能驅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在小孩的鞋帽繡上虎頭等裝飾,稱為虎頭鞋、虎頭帽,以圖吉利,驅邪避禍,寓意著孩子像老虎一樣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
“為了迎接春節,人們通常喜歡用大紅紙剪出各種各樣以老虎為題材的窗花,貼在門窗上或者室內,營造出吉祥紅火的氣氛。”王賢友告訴記者,在我國南方地區,由于“虎”與“福”讀音相近,因此虎也成為福的象征。比如,年畫中的《五虎圖》,則有著五福臨門的美好寓意。
“火老虎”是流傳于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境內的一種漢族民俗舞蹈形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演出活動一般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舉行。據王賢友介紹,表演者需要頭戴防護帽,只露眼睛,再穿著緊身衣,披上濕麻袋,戴起手套,將虎皮、虎頭、虎尾捆在身上,兩手各拿一棍作虎的前爪。這些儀式,都蘊含著人們樸素的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觀念。“火老虎表演中有老虎、雄獅、雌獅、幼獅、土地神及領獅者等角色,整個表演將獅子產崽的溫馨景象同獅虎搏斗的激烈場面交織在一起,場面壯觀,扣人心弦。
”王賢友說,火老虎表演難度高,體現著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和堅定樂觀的生活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