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我有約專輯之一中國雕塑之父劉開渠文/李遠榮四川人都說成都有三寶:第一是劉開渠的雕塑像、其次是張大千的畫和沈福文的漆器。劉開渠的雕塑藝術最早名揚蜀地,后逐漸名揚全國,現在人們都懷著敬意,稱他是中國現代雕塑的奠基,是著名的雕塑家和教育家。劉開渠于一九零四年十月一日在安徽省蕭縣出生。
一九二七年畢業于北京藝專油畫系,翌年赴歐洲,負笈于藝術之都──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專門學校,專攻雕塑專業,一九三三年學成回國,任國立杭州藝專雕塑系教授。抗日戰爭期間,他在重慶、成都等地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雕塑出第一個大型作品《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雙人立像,表現為國捐軀的抗日志士,一九三五年立于杭州西湖邊。不久又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如《孫中山先生銅坐像》、《川軍抗日陣亡無名英雄像》、大型浮雕《農工之家》等。
當制作《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無名英雄像》時,雖然酬勞不多,但他愉快地接受了,因為“無名”,便可以發揮自己藝術特色,在這個像上傾注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追求,而不被一些庸人以“像不像”來挑剔指責。有人建議塑一個軍官的形象,他拒絕了,他決定塑一個士兵,一個健壯英武的正在沖向敵人的士兵。無名英雄像完成時,葉圣陶先生親自來訪,寫了一篇熱情贊揚的文章,登在他主編的《中學生》雜志上。
著名畫家徐悲鴻看到這無名英雄像,高興地歡呼起來,說:“哎喲,真好,這可是偉大的作品!”拓荒者是幸福的,沒多久,劉開渠的雕塑藝術便名揚蜀地,繼而名揚全國了。全國解放后,他回杭州任國立藝專教授、校長,并被選為杭州市副市長。后調到北京,參加建設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工作,擔任設計處處長兼雕塑組組長,負責紀念碑雕塑的整體設計和全部美術工作,創作了紀念碑正面的“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支援前線”和“歡迎解放軍”等大型浮雕。之后他還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華雕塑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要職,直至逝世。
前幾年,劉開渠大師送我一幅特大的對聯和中堂。對聯寫的是:開篇見彩月,倚樹望流泉。中堂寫的是:山風海濤。達觀、充滿著憧憬,這就是藝術家的性格和心境。上圖:劉開渠和女兒劉萍萍、郁達夫侄兒郁辛民合影。上圖:劉開渠在上海靜安公園的作品“蔡元培像”。上圖:劉開渠贈送作者的墨寶作者簡介:李遠榮,祖籍福建省南安市。1973年到香港定居至今。在港期間默默耕耘,熱心寫作,發表作品800萬言,專著20本。
散文詩《承諾》榮獲1998年中國散文詩征文比賽優秀獎;人物傳記《李光前傳》名列1998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十大暢銷書。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文聯常務副主席、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副監事長、香港作家聯會秘書長、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名譽副主席。
由國際知名人士發起創辦,近七年來發布過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德國、蒙古、韓國、新加坡、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巴西、荷蘭、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馬來西亞、俄羅斯、老撾、英國、中非等國家知名人士的詩詞文作品,其正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正氣作出極大努力并在成為國際文藝界知名自媒體平臺路上不斷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