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雕像。上一篇介紹了辛追夫人,這一篇的主人公是與她同生活在西漢文帝時期的賈誼。賈誼少年博學多才,22歲就被漢文帝召為博士,卻被權臣們排擠,貶謫為長沙王太傅。他從公元前177年—前174年在長沙生活了三年多,轉任梁懷王太傅,公元前167年梁懷王墜馬身亡,賈誼憂郁而死,年僅33歲。英年早逝的他如同一顆閃亮的流星迅疾劃過夜空轉瞬熄滅。
而辛追的丈夫利蒼在公元前197年來長沙任長沙國丞相,公元前185年去世。利蒼的兒子利豨襲封第二代轪侯,與賈誼同死于公元前168年,年僅30歲。據此推算,賈誼與利豨應該是同僚,他們分別擔任的長沙王太傅和丞相是監督和輔佐長沙王兩個最重要的職務。辛追去世在賈誼和利豨之后3年,她活了50多歲,在那個平均壽命很低的年代算是高壽了,大膽猜想,他們應該見過面有過交往,也許賈誼在辛追府上品嘗過那些美酒珍肴?
辛追夫人墓葬和賈誼故居距今都已2000多年,辛追夫人墓得以完好保存,賈誼故居于漢武帝時敕修,幾度興廢,遭逢蒙、滿、日三次異族入侵及“文夕大火”與“文化革命”兩次大劫,歷經64次維修幸存于世,一在地下,一在地上,是長沙舉國無雙的兩張歷史文化名片。太平老街里的賈誼故居。
賈誼故居位于長沙最熱鬧的網紅打卡地太平老街的東端,青磚小瓦,江南風格,進院門有照壁,刻有介紹賈誼故居的文字。故居鬧中取靜,院內環境清幽,竹林環抱“長懷井”,據介紹為原物,兩邊亭柱上刻有杜甫詩句“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是杜甫流落湖南逝世前一年清明懷念賈誼之作。對面有石床,“文夕大火”后不見蹤跡,2017年才發現被人搬去做花臺,幸得征回,2000多年歷史的古井與石床仍在,實在難得。院內北側有碑廊,后院有尋秋草堂、佩秋亭。
賈誼主張“施仁義、行仁政”“以厚德懷服四夷",后院有一處石刻“民之治亂在于吏,國之安危在于政”,是賈誼《論治安策》中的名句,警策著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主席曾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也許就是從賈誼那里得到的啟示。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故居被稱為長沙“最古的古跡”,主要建筑有賈太傅祠和太傅殿。太傅祠有賈誼銅像,踞席而坐,持筆凝思。背后屏風上有當代書法家沈鵬書寫的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坐像前石碑刻有賈誼名作《過秦論》的片段“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
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太傅殿內有賈誼生平簡介、故居史略及歷代評價、毛澤東《詠賈誼》詩“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雄英無計傾圣主,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還有一首“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以委婉的筆調譏諷徒有求賢虛名、不問民生國計、不選賢任能的漢文帝。細讀這些詩文,不禁令人惋嘆歷朝歷代多少圣賢能人未能施展愛國抱負,卻步了屈原、賈誼的后塵。
從古到今的屈原和賈誼太多太多。長懷井。屈原、賈誼被尊為湖湘文化的源頭,其實他們都不是湖南人。屈原是湖北秭歸縣人,賈誼是河南洛陽人,但屈原的《離騷》《九歌》《湘夫人》等主要篇章創作于自我放逐湖南期間,而賈誼的《吊屈原賦》《鵩鳥賦》及許多疏策都產生于長沙。
他們憂國憂民、憤世嫉俗、銳意改革、勵精圖治的思想及后來朱熹、張栻、陶澍等人“經世致用”的治學觀念,被湖湘后代承繼與發揚,成為湖湘地域文化的寶貴內涵,深刻影響著近現代中國。古人有以籍貫尊稱名人的習慣,例如韓愈叫“韓昌黎”、柳永叫“柳河東”、李鴻章叫“李合肥”。
不是長沙人的賈誼史稱“賈長沙”,這是長沙的光榮。長沙一直精心保護著賈誼故居,把他當作自己的先輩,是在保護著他的思想與精神。每一個來此參觀的人都應該會留下深沉的思考。長沙于1982年2月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為止,國務院公布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共有134座。名城必有名雕。每個城市都有其標志性的雕塑,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人文歷史和藝術造詣,給到訪者留下深刻印象。
與文字、照片、繪畫相比,立體造型的雕塑具有更強烈和鮮明的藝術感染力,“長沙街頭歷史文化名人雕塑”系列將以連載的形式帶領讀者領略長沙系列雕塑。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