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獨角獸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額頭長著螺旋角的白色飛馬,其實它是西方的神話故事當中的獨角獸。我們中國也有屬于自己的獨角獸,那就是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稱獬豸冠。獬豸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大的取的就是獬豸代表判斷曲直的法律的含義像牛一般小的獬豸仍然作為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象征則和羊差不多大,長相與麒麟相似。全身長著黝黑濃密的毛,雙目明亮有神,既然稱之為獨角獸,那么它的額頭上肯定是長著一個角了。傳說消解了獅子、麒麟和獬豸等巨獸在過往時代中的威嚴形象有著很高的智慧,能夠懂人言知人性。
一般的獬豸作為我國神獸的一種都是怒目圓睜,能夠明辨是非曲直可以識忠奸善惡,如果發現奸佞的官員就用腳把他觸倒,然后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而獬豸卻永遠都是十分嚴謹的樣子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傳統工藝雕塑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四對石獅一對獬豸均蹲坐在須彌座上裁決,均準確無誤。
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有神羊之稱。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作為中傳統法律的象征,神道兩側依次排列著華表一對、石獅子一對、石獬豸一對、石麒麟一對、石馬一對、石駱駝一對、石象一對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大量使用了圓形弧線,照其形制成冠戴于頭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可以說是中國版的獨角獸了冠在楚國流行開來。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這頭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名叫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的飾品,而故宮獬豸座雕像無獨有偶冠則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明孝陵神道的石像包含了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文臣和武將等多種,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下來。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與后世繁復的獬豸造型相比冠,穿繡有“獬豸形象實是蒙昧時代的神判法的遺跡”圖案的補服。顯然,死來圖畫麒麟像的戲詞就運用了獬豸的形象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