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墩是實用與裝飾并存的石構件,其造型復雜、形態多樣,不同的材質、技法、元素、圖式的出現,則形成千姿百態的石門墩。石門墩反映的是人們的生活理想,這些理想來自人們的內在世界,體現了中國民眾的真實想法和內心愿望。這些想法和愿望受環境影響,通過取村、構圖、技巧來體現。
造型是藝術創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運用藝術手段依循美的規律,將處于變化運動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綜合、凝聚、固定的物化與升華的過程;創作過程中對形象的提煉、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張、變形,都是為了更有效突出形象本身審美特點;造型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而是揭示藝術主題的一種手段。”石門墩的創作是出于工匠之手,他們對石門墩形象的認知與理解,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思想觀念。這些因素都會對石門墩的藝術造型產生影響,并因此形成其自身獨特的造型樣式和表現手法。
石門墩是中國木結構建筑中門的重要建筑構件,它的位置在門框兩側邊框的下面。其功能是承托門扇。就石門墩的造型而言,首先是石門墩的后半部分,即石門墩作為功能構件的真正目的,隨手門扇轉軸的長條形石件,置放在門框下面,一半在門內,一半在門外,主要起框定門軸的作用。
石門墩的構思十分符合力學的原理,外露的門墩在承受門板重量的同時,也成為了工匠們雕刻紋飾的最好位置,故而造就了石門墩藝術的功能與裝飾兩方面的完美結合。其次是石門墩的前部分,即裝飾部分,一頭露在門坎兩頭的外面,承受門板的重量,所以露在門外的那一部分多大于門里的部分以便保持門板在轉動時的穩定,這樣露在門外的石門墩位置很顯要,自然成了工匠們雕刻的最好位置。石門墩的正、側面都會雕有多種浮雕圖案,其裝飾部分并非是對現實景象的簡單地模仿和“再現”現實中各種動物原型,而是苛刻的對照現實的參照物象,其中還蘊涵著深刻的思想根源,它突出了造型語言的表現因素以及觀念因素,體現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可以說,等級對于石門墩,界限公明不容逾越半分。石門墩的等級觀念更多的是人們長時期內約定俗成的習慣性做法。其辨別等級高下的原則,總結下來大約有四條:一是看造型,分別為抱鼓式、方箱式和獸首型。另外一個部分是位于下部的須彌座,須彌座主要是由上枋、上裊、束腰、下裊、下枋、圭角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也會有一些簡單或繁復的雕飾。比較典型的裝飾是位于須彌座的三個立面上有下垂的三角形,三角形的輪廓有的雕成直線,有的雕成花紋形曲線,此外,三角形的內側還會雕有各種精彩的圖案。
最后,對于抱鼓形門墩,除了抱鼓形門墩被稱為抱鼓石外,另外支撐望柱的石構件和夾柱石也被稱為抱鼓石。支撐望柱的石構件位于石欄桿外側,此抱鼓石的形態略呈三角形,斜邊部分為一條由多個圓弧構成的曲線,面上多雕刻動植物的圖案,造型十分的精美。夾柱石是圍夾在牌樓立柱、旗桿或蟠桿下端的石質構件。一般由若干石料拼合卯制而成,用以穩固柱,夾柱石表面多飾有雕刻圖案,如獅子、麒麟等既美觀又能納福招祥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