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馬樁屬于民間的雕塑藝術形式,其造型來源于日常生活積累,它表現的是濃厚的生活情趣、民族民俗色彩的社會生活。民間工匠對于客觀生活的觀察和升華,都生動而又具體地表現在拴馬樁的構圖和造型之中。目前對于拴馬樁藝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造型語言、歷史成因以及文化內涵等方面,對其自身所體現的形式美涉及相對較少。雖然拴馬樁發展至今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價值,但是它仍然將石雕藝術的審美風格在現代園林藝術、雕刻藝術以及其他藝術創作中得以體現。拴馬樁的審美風格,主要體現為:實用美、莊重美和包容美。
![毛澤東銅雕222](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18/183319_98805.jpg)
拴馬樁的制作源于現實生活的需要,不同于單純用于欣賞的藝術形式,實用美是其最顯著的審美特性。首先,拴馬樁終年與馬、騾、牛、羊相伴,所以一般的拴馬樁都是高大沉重、粗壯結實的,因而古時候的人們在制作拴馬樁的時候就注重上下的渾然一體。還要經受在露天場合下耐受意外損傷,樁頂的形象盡量利用胚形少作雕鏤,求取整體連結,則形象氣質也雕得雄強、沉厚。
![村莊單門石牌坊石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20/200047_95893.jpg)
其次,拴馬樁具有建筑附屬物的性質,氣勢上要與門樓院墻呼應,因此雕刻風格比較簡練、大器,使人耐看。莊重,一般用來表述人的風度、登記表、舉止或談吐不隨便、沉著穩重的特質。站在石雕拴馬樁前,給人一種莊重的審美體驗。拴馬樁的莊重來源于其深厚的黃土文化基礎。石雕拴馬樁作為特定歷史地域條件下民居石雕的一種形式,一方面,在審美意識上一直伴隨著黃土文化的發展而發展,它的文化內涵的一定是與黃土文化一致的,那就是沉穩、典雅的莊重美。
![廣場卓越標志不銹鋼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8/182203_61221.jpg)
在拴馬樁的整體造型上,其樁體沉穩、肅穆給人以莊重之感,但在樁首的內容刻畫上卻極盡夸張、隨意的表現手法。這種看似矛盾的兩種氣質的沖突,恰恰是對莊重基調的一種強化。在這樣的一種莊重與隨意的強烈對比之下,莊重得到了強化和豐富,拴馬樁審美內涵的莊重物質是一種包涵靈動的莊重,是一種洗盡鉛華的智慧沉淀的莊重,是一種帶著強烈生命追求的莊重。如果說莊重是一種內在氣質的體驗,那么包容則是對拴馬樁所包含的豐富文化元素的解讀。
![不銹鋼村莊精神堡壘](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0916/165300_97868.jpg)
包容首先體現在拴馬樁形象內容的豐富上。僅以其樁首造型的類型劃分就有人物、動物、植物、建筑、樂器等,如果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組合,那就更加豐富了。其次,它的包容體現在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包容上。例如人物造型上,目前可以斷定的就有胡人、蒙人和漢人。它的包容還體現在不同宗教文化的包容上。樁體的莊重、方正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代表,須紗座的運用又是佛教的特有元素;其中很多的造型例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是典型的道教文化的符號。
所以,石雕拴馬樁的包容是一種包含多生活領域、多民族、多文化意識形態的審美文化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