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神或是人,在雅俗文化之中同樣備受尊崇,亦神亦人的石雕關公也是我國傳統傳統特色文化之一,可以說得上是影響最廣的一個。清雍正皇帝有一段話,把孔子為圣,湖北省荊州市資規局回應荊州巨型關公像遷移點將臺項目為神的顯赫身份,以及海內外上至皇族、下至村夫百姓對關公義園宣布開始對荊州市民實行免費開放的敬仰之情,表述得十分貼切。
這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文關公根據帝王的禮節待遇穿的是華貴的朝服,又稱關帝、關圣帝君、關老爺,是三國蜀將關羽的尊稱。據陳壽《三國志.蜀記》記載,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州人。東漢末亡命奔涿郡,與張飛從劉備起兵。建安五年,關羽兵敗曹操,于白馬坡斬袁紹大將顏良,被曹封為“漢壽亭侯”,后回歸劉備。鎮守荊州時,曾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鎮華夏。后荊州失守被殺,死后被追謚“壯繆侯”。
當地人在其死處湖北當陽玉泉山立祠祀之。史書中的關羽是一位戰功顯赫的大將軍。其靈跡自隋始顯,歷宋元加封為王,明時封協天護國忠義帝、伏魔大帝、關圣帝君,南宋被列入正式祭典之中。到了清代,這種關公最適合在家中供奉被封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得武帝、武圣人尊號,與文王、文圣孔子并列,其廟被崇為武廟,與孔廟并祀;皇室與國家社稷均置于關帝的特殊保護之下。集人君天帝神圣于一身的忠義仁勇關公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抬舉到至尊至圣的地位。
道佛兩家也把書中對關公的英雄形象有著極為細致的描述奉為護法神,封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伽藍神”。在并與當地戲曲、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融匯,當時的寧遠武山縣也在縣城南山今西關老爺廟山上修建了官方祭祀關公的廟宇扮演了揚善懲惡、驅邪辟魔、主持正義的保護神的角色,成為各行各業、婦孺老幼尊奉的萬能之神。而民間信仰中又以玉皇大帝為至尊年畫中的天地諸君、三界諸神或三教諸神畫像中,關帝的像常常置于正中,圖像比玉帝還要大,或者與玉帝同樣大小,說明關公也是在佛教和道教中都比較經典的人物在但正是因為小說家和民間傳說不斷豐富故事情節的信仰神殿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