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及第八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綜述連日來,莆田大地沉浸在一片喜慶歡樂的氣氛之中,第三屆世界莆商大會、首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及第八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在這里隆重舉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從四面八方趕來共襄盛舉,彩旗、鮮花、熱氣球將一個個會場裝點得喜氣洋洋。
莆田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內銷木雕工藝品的主產地和集散地。2003年莆田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聯合授予“中國木雕之城”的稱號。木雕產業的集聚強大,帶動了莆田仿古家具、宗教雕塑、玉雕、青石雕、工藝編織、金銀首飾、人造寶石、漆器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工藝美術成為莆田的一大特色產業。首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成為本次“兩會一節”的重頭戲之一。
博覽會以“發揚民族藝術文化傳統、培育壯大工藝美術產業”為主題,展館設在剛剛落成的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展示中心。海峽兩岸的工藝美術企業和藝術家們送來了7大類近30個品種1萬多件工藝美術作品,包括木雕、玉雕、青石雕、漢白玉雕、壽山石雕、中式古典家具、歐式古典家具、藝術陶瓷、紫砂壺、漆藝、金銀首飾、寶石、刺繡、油畫等。
12800平方米的展館里參觀者川流不息,人們在830個標準展位前駐足流連,盡情享受這場藝術的盛宴。“港澳臺展區”位于展館入口左側最顯眼處,有9家企業22個展位以特裝展出,精美的展品讓人贊不絕口。我省的福州、廈門、泉州、南平、三明、寧德等8個設區市的工藝美術企業和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亦在43個展位上展示其特色產品。莆田市工藝美術企業在博覽會上訂了693個展位,他們紛紛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充分展示了莆田工藝美術產業的風采。
除了展館里的大量工藝美術精品展示外,博覽會期間31位知名雕塑大師還現場表演冰雕、木雕、玉雕、石雕、泥塑等技藝,300多位油畫精英則進行現場作畫。此外,全國著名工藝美術專家、學者和大師組成的評委會還對參展作品進行評比。博覽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此精心地組織這樣的展會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工藝美術文化,集聚工藝美術產業,為海內外藝術家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海峽兩岸的經貿往來。從今年起,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每年都將在莆田舉辦一次。
11月1日上午,莆田湄洲島天后廣場人山人海,以“同謁媽祖,共享平安”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在這里揭幕。湄洲島是一處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的人間仙境,一個聯結兩岸同胞血肉親情的和平圣地。每年前來這里朝拜媽祖、觀光旅游的游客達140多萬人次,其中臺胞達10萬多人次。第八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旨在進一步打響媽祖文化牌,推動湄洲島發展,擴大莆田市的對外開放,提高福建旅游的對外影響力,更好地服務海西建設,推動構建兩岸密切交流的平臺。
本屆媽祖文化旅游節活動豐富多彩。作為序幕的第三屆閩臺文化學術研討會共收到近100篇論文,與會的專家學者在發言中對閩臺文化作了多角度、精辟的論述,卓見迭出,精彩紛呈,深入挖掘了閩臺文化豐厚的底蘊和精深的內涵,成果豐碩。媽祖祭祀大典莊嚴隆重。該祭典在歷代祭典儀式的基礎上,吸收祭孔、祭黃大典的精華,重新編制而成。由數百人組成的祭祀儀仗隊再現了祭祀場面的氣勢恢宏,領祭人讀祭文,向儀態端莊的媽祖金身行三獻禮和三跪九叩之禮。
該祭祀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祭典之前還舉行了湄洲媽祖祖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媽祖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授牌儀式。祭典儀式結束后,由中央臺負責組織以《媽祖情緣》為主題的《曲苑雜壇》湄洲島特別節目在天后廣場進行現場演出錄制。
勁歌勁舞《海上明珠湄洲島》、相聲《兩岸情緣》、快板書《媽祖出世》、福建小曲《湄洲情》等節目生動形象地闡釋了媽祖文化,150多位兩岸曲藝界知名演員的精彩表演贏得了現場數千名觀眾的熱烈掌聲。有15家臺灣參展商20多個展位200多種臺灣商品參加的海峽兩岸名特優商品展銷會成為媽祖文化旅游節的一大亮點。而2006年中國·莆田旅游營銷會和會上簽訂的海峽媽祖文化旅游對接合作意向書則為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構建了良好的載體。好戲連臺的第八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借助“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良好作用,進一步集聚人氣和資本,從而推動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突破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海西建設。
本屆媽祖文化旅游節已成為弘揚媽祖文化的盛典、海峽兩岸聯誼交流的盛會、經貿合作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