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雕塑家沈默,根據遠古的傳說,經過5年的醞釀,于最近創作了大型青銅雕塑《天神年君》,其形象威嚴而慈祥的“年君”,降伏了危害百姓的"年獸",從此四方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由青銅鑄成的“天神年君”塑像,24日在上海龍之夢廣場揭幕。“天神年君”是人們傳說中的“年神”。“天神年君”塑像高3米、重8噸。傳達民俗民風,尋找年文化內核、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美,這是塑造“天神年君”的主旨。在香港著名雕塑家沈默先生的創造下,“天神年君”面目俊朗,右手持杖,在地上書寫著“年”字。
沈先生介紹,在雕塑手法上,他借鑒了古希臘雕塑的特點。著名考古學家、原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黃宣佩看了“天神年君”塑像后說:“這件雕塑作品,融入了年文化經典的民俗元素,勾勒了年文化傳說的情景寫意,對豐富年文化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提升中國年的年意、年味有著積極的意義。”炎黃子孫過了一年又一年的“中華年”,可誰見過“年”是啥模樣?富有想象力的香港雕塑家沈默,根據遠古的傳說,經過5年的醞釀,于最近創作了大型青銅雕塑《天神年君》,其形象威嚴而慈祥的“年君”,降伏了危害百姓的"年獸",從此四方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專家高度稱贊沈默的智慧和藝術,戲稱“天神年君”是“中國的圣誕老人”。其實,“年君”的年齡不知道要比“圣誕老人”大多少啊!今年已73歲高齡的沈默是雕塑大師張充仁的入室弟子。他擅長人物肖像雕塑,曾為巴金等200多位名人塑像。他的作品是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1998年他獲得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和“當代肖像雕塑家”稱號,成為英國皇家聯盟科學院榮譽院士。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全球華人情感交流的良好時機。從"年"的傳說到過年的習俗,承載了龍的傳人生生不息的文化旅程。然而在今天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社會,人們逐漸淡忘了傳統文化對中國民眾的滋養,而是逐漸地去追求西方文化中的經典。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了西方慣用的“文化帝國主義”手段,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當今社會尤其是青年人對歷史文化的淡漠。農歷丁亥年已經步入你我的生活,青銅雕塑《天神年君》也將帶著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文化走進新的時代。
雕塑《天神年君》,由“年君”、“年獸”、“眾生”組成,從倡議、構思到作品完成整整花去5年的時間。整個“天神年君”青銅雕塑高3米,5米見方,重8余噸,其呈現出的高大形象和濃厚的歷史內涵無不打動每一個炎黃子孫。“天神年君”是由著名詩人、劇作家白樺先生倡議,香港雕塑大師沈默先生精心創作的。一月二十四日,這座高三米,五米見方,八噸重的現代雕塑精品將在上海揭幕,并將以一百萬人民幣的參考價公開拍賣。
現代雕塑“天神年君”是由“年君”、“年獸”與“眾生金豬”組成,再現了“年君”降伏“年獸”,并賜名“年”,“眾生”得到保佑、平安降福的神圣一刻。白樺先生認為,大型青銅雕塑《天神年君》物化了關于“年”的傳說的內涵,填補了千百年來華夏民族過年沒有“主角”的缺憾。
雕塑中,“年君”半袒胸背、半圍獸皮,腰間束有腰帶,顯示了上古時代人物的特征。雕塑家沈默說,“年君”的發飾、服飾參考了夏商時代的歷史人物造型,“年君”頭頂發髻高聳,顯得氣沖云霄,后半面頭發自然披開,神采飛揚,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典型英雄形象。這些都是根據自己對遠古“年”的傳說的理解而融會在創作中的。香港著名雕塑家沈默,擅長人物雕塑,他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形態特征,運用粗曠與細膩相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使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海內外享有甚高聲譽,被稱為“留住生命神采的羅丹門徒”。
沈默曾應邀為文學家巴金、畫家劉海粟、顏文梁、朱屺瞻、音樂家賀綠汀、戲劇家俞振飛、科學家談家楨等塑像。在定居香港期間,曾為香港前總督尤德等外籍人士塑像,早年還受臺灣方面所請,為蔣經國塑造座像,成為香港寫實派雕塑家的代表人物。已經七十多歲沈默先生此次創作的青銅雕塑《天神年君》,僅僅是該雕塑系列創作的開始。他希望每年推出一個不同藝術造型的“天神年君”雕塑,給守歲吃團圓飯、張貼春聯、燃放爆竹、迎財神、鬧元宵的春節民風民俗,增添了一份喜氣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