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了幾年,當你走在鄭州的中州大道上時,將感受到《家園守望》雕塑群的魅力。由鄭州市環境藝術設計事務所編制的《鄭州城市雕塑總體規劃》昨日交專家評審。如果該規劃順利通過評審,未來十多年里,鄭州市將在市區不同區域、不同路段、不同節點設置不同的雕塑,這些雕塑的設置將在此規劃的指導下,與所在區域、道路的文化背景和特色相適應,營造出移步易景的格局。
![不銹鋼城市景觀縮影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4/142325_16440.jpg)
提起鄭州市街頭雕塑,許多市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數量少,設計簡單、粗陋,主題混亂等。據統計,目前鄭州已建成的雕塑僅有55座,分布于“四橋一路”、商城公園、東西大街等處。數量少,發展緩慢,整體落后于其他城市,這與鄭州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商貿中心城的經濟實力不相稱。
此外,專家分析,目前鄭州市城市雕塑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缺乏對城市歷史文化體系的概念規劃,使雕塑主題不明確,缺乏文化底蘊;雕塑建設時見縫插針,使雕塑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組群規模等。此次規劃,將對鄭州市今后雕塑設置作一個全盤性指導,今后的雕塑設置和布局將遵照這一宏觀指導原則進行。據負責此次規劃的項目負責人介紹,本次規劃是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大戰略指導下,以中原文化的“復興·崛起”為宗旨,融合國際國內先進城市文化發展理念,突出鄭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藝術核心城市的地位。
規劃期限包括兩段,近中期為2006年~2010年,遠期為2010年~2020年。規劃目標為建設以鄭州為中心的雕塑體系,到2020年,將把鄭州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和全國乃至世界具有較高知名度、寓古文明和現代文明為一體的藝術都市。本次規劃范圍為鄭州市行政轄區,包括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濟和上街六區所轄范圍,面積為1010平方公里。
在此區域內,本次規劃將鄭州市區規劃為5個大區,并分別提出雕塑設置的建議:城中商城遺址保護區:該區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內有商城遺址、文廟、城隍廟和清真寺等文物古跡。這里的雕塑建設要結合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謂及商城遺址保護,建設以《商魂》為核心主題、《青銅時代》為輔助主題的歷史遺產紀念性雕塑,以反映鄭州古老的商城文化。
城東新興商貿區:主要為中州大道以東區域,這里將結合鄭州商貿城的建設,建設與現代化商貿城相得益彰的城市雕塑,以《商魂》為核心主題,用現代化元素符號,建造一批能夠展現新商業精神的抽象雕塑。城北黃河歷史名勝區:主要包括鄭州北部、黃河以南區域,這里要結合《炎黃二帝巨塑》和正在建設的《中華世紀壇》,以“大河村遺址”和古滎“冶鐵遺址”的民俗文化、姓氏起源為題材,建設《根·源》為主題的紀念性雕塑。城南少林武術風情區:主要在鄭州南部與鄭少高速接合部,這里可建設展現少林武術淵源的以《禪武精神》為主題的標志性雕塑及環境雕塑。
城西生態文化區:位于鄭州西部,包括西流湖公園、雕塑公園、大學城一帶。這里將以現有地域特點及未來規劃,分別設計和該地區歷史文化、經濟特色相應的雕塑作品。此外,在新鄭機場、迎賓大道沿線及各車站、各主要出入市口、道路環線、景觀大道等位置,都要規劃設計標志性雕塑。由于本次規劃的重頭戲,就是將鄭州未來的城市雕塑個體統一到《商魂》這一大主題之下,形成大型主題雕塑群,這就意味著今后的城市雕塑設計和布局都要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商”的特色。
當然,這里的“商”,既有商城的古“商”含義,又有今天商貿城的今“商”的韻味。為了做到這一點,本次規劃以《商魂》為主題的雕塑將布局到“一片、二線、三點和十條精品街”里去。這里將結合《炎黃二帝》巨塑,在二帝廣場兩側,塑造百名中原歷史文化名人塑像,體現中原地區的人杰地靈。近期在炎黃廣場建設的第一階段,將塑造道圣老子、詩圣杜甫、畫圣吳道子、律圣朱載譽等九圣人像。中州大道是新老城區的分界線,這里將建設以《家園守望》為主題的雕塑群。圍繞這一主題,在這里建造一批能夠展現新商業精神的抽象雕塑。
還要建造建筑、風格、景觀、雕塑和諧統一的雕塑體系,打造新興商貿城市的精神面貌。金水河一帶將以光大廣場現有《百家姓》為主題的燈光雕塑為龍頭,以金水河系為載體建造雕塑,以詮釋百家姓的來龍去脈及文字的起源與發展。三點分別為鄭州雕塑公園、鄭東新區CBD、商城遺址保護區三個區域。鄭州雕塑公園位于西三環以西,中原路與鄭上路之間,用地大約1000畝。
將分別建設雕塑大獎賽區、現代雕塑區、傳統雕塑區等10個功能區。鄭東新區CBD將建設與現代化新興都市定位相吻合的具有時代氣息的城市雕塑。商城遺址保護區將結合保護區建設,文廟、城隍廟修復,分批、分層次建設與其定位相吻合的城市雕塑,主要選材于青銅器文飾。這些道路將在道路兩側及周邊綠地共設36處雕塑,均將以《商魂》為主題。
此外,鄭州市還將選出包括航海廣場、經緯廣場、光大廣場、月季公園在內的20個已建廣場、公園,建設城市雕塑。本次評審會,包括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在內的10名專家組成評委會,對方案進行了評審。評審后,將形成專家意見報鄭州市政府批準。方案得到批準后,實施將分批分期進行。
具體雕塑的設計和建設將主要采取公開招標、定向委托、邀請招標等方式進行。大型標志性雕塑還將征求公眾意見,經評選后確定設計方案,然后再組織實施。在此規劃中,編制者還提議在鄭州棉紡織基地建設“紡織紀念公園”。紡織業曾是鄭州的基礎工業,行業興盛時,鄭州約有10萬紡織大軍,為鄭州的城市興起作出巨大貢獻。現在,隨著城市框架拉大后,原有國有棉紡廠西遷,以棉紡路為軸心的紡織工業基地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這就需要整合土地資源,以發揮更大的資源價值。為此,規劃編制者建議在此區域內建設“紡織紀念公園”,紀念這段紡織業的歷史。設想中的公園整體上具有南方園林風味,設一感謝碑。還可以利用現有廠房,用后現代解構主義手法將其刨割,保留紡織設備的精粹,另用拓撲手法進行雕塑,再現中外紡織機械發展演變過程和紡織技術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