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3年的2008年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征集大賽已見分曉。其間,反映奧運的體育雕塑也自然而然地被收藏者所關注,并在今年的拍賣市場上露了一手,先是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創作的《圣火接力》雕塑,以33.6萬元被藏家收入囊中,隨后田金鐸的《走向世界》在北京保利以14.56萬元成交。
在收藏市場上,更有油畫、水彩、攝影等體育美術作品滿足不同藏家的喜好,從而掀開了體育美術收藏的一角。由清華美術學院教授曾成鋼2001年創作的《圣火接力》,在今年春拍的眾多雕塑作品中十分引人注目。這件雕塑作品以圣火接力為創作素材,通過寫實與寫意不同手法的對比,來表達一個永恒的奧林匹克主題。《圣火接力》一共創作有8件,第一件被國際奧委會特設在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在北京翰海上拍的《圣火接力》是8件中的第三件。在2004年北京揭幕的迎接雅典奧運會全國美術創作比賽中,曾成鋼的《生火接力》雕塑脫穎而出,摘取最高獎項金獎,隨后又在由國際奧委會文化與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舉辦的第二屆“奧林匹克體育與藝術大賽”上,獲得雕塑類銀獎。
今年《圣火接力》入選了“奧林匹克藝術之夢”北京國際城市雕塑展,將被安放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可以說這件作品的背景大有來頭。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油畫雕塑部主管柴寧認為,曾成鋼是當今中國雕塑界的頂尖人物,作品曾經多次獲獎,他最初創作《生火接力》時,也不是完全為奧運會而作,在參加奧運主題展覽得獎之后,又入選了北京奧運城市雕塑。既是名家名作,又是當下大熱的奧運主題,這件雕塑的價格該怎么定呢?柴寧告訴記者,有拍賣成交紀錄可以作為估價參考,去年6月曾成鋼2004年作的《圣火接力》曾經以33萬元成交。
對包括奧運在內的體育雕塑作品,有收藏者摸索出了一條收藏路線,就是盯上了歷屆全國體育美展的獲獎作品。據介紹,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覽是在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的提議下舉辦的。1984年,薩馬蘭奇對中國奧委會負責人說,應該賦予奧運會更多的文化內涵,他建議中國結合運動會舉辦全國性的美術作品展覽。1985年,我國首次舉辦體育美術作品展覽,薩馬蘭奇前往頒獎。1997年,國家體委正式決定,以后每屆全運會都要舉辦一次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覽。
目前,全國體育美展每次的參展作品都有近萬件,已有上百件獲獎作品被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出自雕塑名家之手并且有過獲獎經歷,其市場認可度自然就高。”在拍賣市場上不乏這樣的例子,比如,去年匡時秋季拍賣會影像雕塑專場中,李象群曾獲第三屆體育美展最高獎項特等獎的作品《永恒的運轉》,以30.24萬元成交,而在同一場拍賣會中,他的作品《躺著的女人體》卻并沒有成交。今年是北京奧運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誠軒等拍賣公司的春拍一如既往,雕塑部分依舊有知名藝術家及其代表作上拍,比如隋建國、瞿廣慈等,但在作品選擇上,讓藏家感受到了奧運收藏的端倪。
在北京翰海,青年雕塑家瞿廣慈的作品《擲鐵餅者》,尺寸為146厘米×80厘米×98厘米,是其比較大的一件作品,估價45萬元至55萬元,以50.4萬元成交,證明拍賣公司市場策略準確迎合了藏家的口味。柴寧認為,奧運題材在藝術品當中有它的特殊性,有很強大的社會效應,收藏這樣一件有公共性的作品和收藏一件完全是家常的雕塑肯定不一樣。據他了解,從事奧運題材創作的藝術家并不是很多,他在藏品征集過程中,還見到了幾件油畫作品,雖然沒有直接表現奧運,但反映了體育運動。
如果能征集到20件以上,可能就會搞個體育美術專場,但這次春拍中并沒有如愿。其實,去年12月,藝術家陳樹中的《野草灘,2008年的多彩奧運》就在北京翰海以89.6萬元成交。這幅油畫就畫于2007年,是藝術家專門為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而作,畫家以四聯畫的形式,讓東北農村在一年四季里的運動與生產情況一目了然。第一聯畫是農村小學校的體育運動情景,第二聯、三聯畫將農家樂的情景畫出,把夏天、秋天農村的生活一一列入畫面,第四聯是冬天農村的冰上運動與乒乓球運動紅紅火火地開展,這些農村全民健身運動,為的是開好2008年奧運會。
而在拍賣市場以外,還有一些反映奧運的作品活躍在畫廊展覽上。藝術家翁奮的《我的奧林匹克》曾經在北京798唐人藝術中心展出并引起關注,運用了多種手法和風格以及表現形式,包括雕塑、攝影、裝置、現成品的組裝和Video錄像等。
在這些彼此關聯的藝術作品中,藝術家展開了對于奧林匹克的想象和反思,并把它融合到他個人家族的真實的或者是虛構的歷史中,以達到對于中國現實社會隱喻的批判。柴寧認為,對于收藏者而言就要加以區分,作為一個特殊的奧運題材,跟其他作品比較起來,有獨特的價值,但只有這一點肯定是不夠的,還是看重作品的藝術價值。
“奧運雕塑獲得市場認可,藏家更關注的是藝術家的未來性。”臺灣收藏家、蜜雪兒藝術中心董事長謝金木的體會是,國內雕塑市場一定會好起來,雖然目前無法同油畫相比,但油版雕是一個互相關聯的藝術整體,一些油畫家也開始把作品轉換成雕塑,比如“綠狗”是周春芽的一個油畫主題,現在藝術家又創作了雕塑,同油畫一起展覽,而雕塑家中,隋建國、瞿廣慈、向京都已經成為市場熱門,他們賣價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雕塑也得到了藏家認同。余元康先生是亞洲藝術基金會董事會主席,他以收藏中國早期油畫著名,這些年余元康開始大力推展雕塑藝術創作。
他推薦給各大拍賣行的作品亦屢創新高,極大地推動雕塑收藏市場的發展,他的收藏動向也為雕塑收藏家們所關注,其中他收藏的李象群的《接力者》、田金鐸的《走向世界》等藏品,也都被瑞士洛桑奧運總部收藏。謝金木認為,雕塑可能給人的感覺不太好收藏,需要很大的空間,藏家買幾件,不是為了投資,而是補空間,這也是造成雕塑市場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近兩年,當代藝術、雕塑的投資者明顯增加。
他認為,油版雕市場是連貫的,雕塑市場將來一定會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