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李康和曹偉都是沈陽書畫院簽約青年畫家,雖然他們獲獎畫作藝術風格迥異,但在關注現實,體現人文關懷上卻是相同的。這是一幅關注當下生活、展示畫家內心人文關懷的畫作——畫面上灰色的調子襯托著三位大學生不同的神態,在人生的重要路口,他們的神態或焦慮或迷茫,焦慮與迷茫又難掩朝氣與希望。這幅由曹明創作的油畫作品《畢業生》,春節前在“2008造型藝術新人展”上獲一等獎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與此同時,李康的畫作《運動·兄弟·希望之鄉村》獲“學院工筆——首屆全國青年工筆畫新銳藝術展”新銳獎,曹偉的畫作《秋色賦》在“2008東北四城市關東畫派新生代美術作品展”中獲金獎。這三位畫家都是沈陽書畫院簽約畫家。“2008造型藝術新人展”由中國文聯、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美協主辦,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展覽,有專家認為,此展是當代中國青年美術發展圖景的縮影。展出的116件作品是從報名參展的2600余件油畫、中國畫、水彩、雕塑等作品中評選而出的,全國油畫作品兩人獲一等獎,曹明為其一。
《畢業生》是曹明新近創作的,早已走出校園的曹明為何鐘情這類題材?曹明說,他居住在大學校園,經常和一些畢業生打交道,聽他們傾訴,也看著他們走向社會,尤其對大學生的擇業問題始終掛懷。正是這樣一種情感,讓曹明產生創作沖動。
曹明在獲獎感言中說:“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多幾分人生的關懷,多幾分社會的責任,是當今青年藝術家的責任、義務和愿望。”《畢業生》為何得到如此關注?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專家認為,這幅現實主義畫作,在人物刻畫方面比較準確,形象感好,不僅面部表情生動準確,肢體語言也傳達出人物的內心感受,而且繪畫語言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和西方藝術的質感。
上世紀60年代末出生的曹明,1984年結識關東畫派代表人物王盛烈,受益匪淺。后來,他又從俄羅斯油畫中汲取很多養分,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大展并獲獎。李康的《運動·兄弟·希望之鄉村》畫面上有兩個陽光、健康、向上的小男孩:一個來自鄉村,一個來自城市,一個在滑輪滑,一個在玩陀螺,讓人感到運動的力量。畫面的背景是空白的,給人一種純凈的感覺,如孩子天真純潔的心靈。這幅作品在北京工筆重彩畫會主辦的“學院工筆——首屆全國青年工筆畫新銳藝術展”上獲新銳獎。畫家運用工筆畫“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人物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
近年來,李康的作品在國內畫壇引起廣泛關注和好評,談及藝術追求,李康向記者坦言,他不會刻意地去尋找風格,只是運用平實、傳統的語言老老實實地在畫面空白上呈現出形象來,體會著從無到有的樂趣。國畫《秋色賦》與《畢業生》、《運動·兄弟·希望之鄉村》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畫面上,彎腰低頭的向日葵仿佛在向大地訴說著感激的情懷,它們盛開的時候向著太陽,收獲時把沉甸甸的果實奉獻給大地。
整個畫面深沉、厚重,表達出畫家對鄉土的眷戀。這幅作品在“2008東北四城市關東畫派新生代美術作品展”獲金獎。這個展覽由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四城市文聯聯合主辦,也是一個在全國很有影響的展覽。曹偉是植根于北方黑土地的畫家,擅長于寫意花鳥畫的創作。近幾年來,曹偉多次到農村山鄉寫生采風,山里野菊花、向日葵以及關東農家的蔬菜瓜果皆入他的畫幅,成為他熱愛生活、謳歌自然的精神物象。曹偉在創作中注重水墨和色彩的融合,在把握豐富的墨色變化的同時,長于色彩在中國畫表現功能方面作用的發揮,這種對墨與色在造型和寫意兩個層面的感悟,使其畫面富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