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30電2009年末,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委托,由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開展的“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在京揭曉,“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大型雕塑”、“宋慶齡像”等60個城市雕塑項目獲得“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豐收門”雕塑等40個項目獲得“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提名獎”。
![不銹鋼城市大型琵琶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2/120237_55714.jpg)
這些作品,涵蓋了新中國60年來各個歷史時期城市雕塑的代表作品,分布于全國各大城市的公園、街道、廣場、名勝古跡,不僅成為城市的文化景觀,也早已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從一個側面記錄了社會發展的歷史足跡。“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入選的基本條件是:突出城市雕塑公共藝術的特點,強調城市雕塑的公眾性和環境影響,思想內容積極向上,反映時代精神,文化內涵豐富,藝術水平高,在社會公眾中有廣泛的認同和影響。此次評選活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共收到推薦作品902件。
![城市不銹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地圖雕塑-不銹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地圖黨建雕塑](http://m.wrspace.cn/uploads/product/20210426171202_22008.jpg)
其中,各地城雕建設部門,文化部門報送的作品556件;全國城雕委藝委會委員、持證雕塑家推薦的作品346件。所推薦作品涵蓋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港澳地區。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推選委員會對所推薦作品進行分類,并先后進行了三輪篩選和評議,最終確定為候選項目,提交評選委員會。評選委員會成員有兩院院士,也有雕塑、建筑、園林、規劃等各個領域以及理論界的名流,老中青三代相結合,包括宋春華、吳良鏞、孟兆楨、陳曉麗、袁運甫、錢紹武、范迪安、葉毓山、何鄂等一批卓有建樹的專家。據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所所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介紹,評選出來的作品全面反映了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60年的發展脈胳。
![城市不銹鋼地標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18/184951_44980.jpg)
對重大歷史題材、歷史事件的刻畫,不僅使這些作品成為城市雕塑的經典之作,也反映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如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南京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大型組雕”、遼寧大連的《蘇軍烈士紀念碑》、四川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南京的《雨花臺烈士就義組雕》、天津的《平津戰役勝利紀念碑組雕》、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雕塑園抗戰組雕”等,一直到最新落成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國家紀念碑“汶川時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記事浮雕墻”,將一部凝固的歷史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對歷史人物的塑造,也是這些作品的重要主題,如《老子》、《蒲松齡》、《鄭成功》、《林則徐》、《孫中山像》、《宋慶齡像》、《毛澤東銅像》、《周總理像》、《陳毅像》、《走向勝利》、《李大釗像》、《劉胡蘭》、《朱自清》、《魯迅》、“中國現代文學館組雕”等,以城市雕塑的形式塑造這些人物,記錄了民族歷史的發展軌跡。
而展示城市發展風貌、抒寫時代精神,則是這些作品的總體特征,如深圳的《拓荒牛》表現了開拓進取的精神,青島五四廣場《五月的風》寓意了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還有香港的《紫荊花》、澳門的《盛世蓮花》、北京的《和平少女》、廣州的《五羊石像》、蘭州的《黃河母親》、三亞的《鹿回頭》、拉薩的《高原之寶》,無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地域風采,成為城市的標志性文化景觀。“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將于明年4月在北京頒發,并同時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展覽,出版同名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