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逛海寶公園的市民會發現,在公園南側入口以北區域新添了12座雕塑。人物塑像從秦時的蒙恬到民國的赫光,時光跨越2000余年,活現了他們在寧夏留下的豐功偉績;塞上農耕開發、唐太宗靈州會盟、西夏木活字印刷3組事件雕塑,刻錄了彪炳寧夏史冊的3大重要史事。這組雕塑宛如一卷長軸鋪展開來,從歷史人物到當代名人,從先秦開邊到和而一統,不同年代的人物和事件都帶著特定時代的印跡,一一向我們走來——他們在向我們講述,講述這片土地發生的過往故事。在品讀中,我們環視歷史和現實,深深感受到流淌在這座城市中,生生不息的氣息和勃勃躍動的脈搏。
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派大將蒙恬收復今內蒙古和寧夏河套地區,開田屯墾,發展農業生產,拉開了包括寧夏在內的我國西北大開發的序幕。相傳今銀川平原的秦渠就是這一時期開鑿的。雕塑作品以浮雕形式再現了寧夏人民屯墾實邊、興修水利、引黃灌溉、進行農耕開發的壯美場景。其左上角的圖案融和十二時辰、中華民族古老文字、中國現代版圖以及天圓地方等元素和理念,意在表達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
雕塑中共有人物15位,戰馬3匹,中間身著龍袍、手執詔書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兩側站立者為回紇、鐵勒、突厥等部族首領、酋長和使節。崛起于我國西北邊疆的突厥、鐵勒等少數民族為唐王朝的一大邊患。唐王朝多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擊潰了突厥等部族的進攻。回紇、拔野古、仆骨、多濫葛、斛薛等部族,紛紛派遣使者朝貢唐朝,以示臣服。
唐太宗慨然應允,并詔令各部遣使到靈州會盟。雕塑生動再現了貞觀二十年唐太宗從長安抵達靈州時,在靈州與各部族使節數千人隆重會盟、民族和好的盛況。此次會盟對穩定唐代邊疆、鞏固西北國防、維護民族團結、開辟“貞觀盛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雕塑長約11米,高約6米,厚約4米,重達300多噸,全部由花崗巖人工雕刻而成。
雕塑創作者——來自西安心藝堂雕塑藝術公司的趙天智先生,歷時近1年完成這部作品,是目前銀川市體量最大的一組寫實雕塑。東漢書法家梁鵠系安定烏氏人,“以善八分書知名”,成為一代書法大家。雕塑恰當地結合八分書、花崗巖碑刻等元素,展示給我們一個正在書寫八分書的東漢書法家形象。這位終身不仕、著述頗豐的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家,為東漢北地郡朝那人,其一生坎坷,患有嚴重的右半身癱瘓癥,遂矢志精研醫理以自療,曾著有《針灸甲乙經》,奠定了中國針灸醫學的基礎。雕塑作者陳云崗教授是我國大師級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如行云流水,被冠以“高山流水”的美譽。
銀川目前收藏有他的兩件作品,除皇甫謐外,還有回族歷史人物李贄。唐代著名文學家梁肅祖籍安定烏氏,曾舉薦并佐助韓愈、歐陽詹、李觀等一代名士登第,為世人稱道,為古代的“伯樂”。雕塑表現出梁肅正在踱步思考的場景,其背景浮雕人物為梁肅所舉薦的韓愈、歐陽詹、柳宗元等人。刁雍在任薄骨律鎮鎮將期間,大力疏浚古渠,使黃河兩岸農田增加了4萬余頃,使寧夏出現了農業大發展的高潮,他倡導以船運載外調糧食,成為黃河上游水運開發第一人。
雕塑展現給我們的是一位正在研究水利圖紙、思考治水方案的飽經滄桑的老人。沿小徑前行,明代才子親王朱栴逸然悠閑坐于書案旁,其背后屏風浮雕中的詩文為他所著的《寧夏八景》之一的“漢渠春漲”。這位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六子,自13歲被冊封為慶王后,久居寧夏,直至去世。
其在寧夏鎮城著成的寧夏明代第一部志書《寧夏志》,具有極高的史料與學術價值。沿小徑繼續前行,一處體量龐大的雕塑赫然出現眼前。西夏木活字印刷是3組歷史事件雕塑之一,主材是花崗巖,局部為鑄銅。整組雕塑長約12.6米,寬約7.4米,采用了陽刻和陰刻,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藝術化處理手法,給人以震撼。中間鑄銅書本的原型為寧夏拜寺溝方塔出土的國寶級文物《吉祥遍至口和本續》,這本西夏文印本經寧夏著名考古學家牛達生考證為現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使有據可查的木活字使用時間提前了一百多年,改寫了我國和世界印刷術的歷史。
這是雕塑群中的唯一胸像。赫光是寧夏固原人,組織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任軍長,犧牲時年僅29歲。赫光胸像右半身作了藝術化的處理,有別于傳統胸像,體現了革命家的英雄形象。透過歷史的塵煙,重讀那些史事和人物,能使今人不由自主生發出一種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城市雕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刻畫與表現,能重現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它是城市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是城市的歷史教科書。用雕塑這種藝術語言來記錄地方歷史,宣傳地方文化,彰顯地方特色,對塑造城市形象,弘揚銀川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和市民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義。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銀川市城市街頭、廣場出現了很多雕塑作品,如“民族團結碑”、“西部之光”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雕塑的形式、材質、工藝都發展了,人們的審美取向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寧夏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這組作品堪稱寧夏雕塑作品的力作。雕塑是城市的靈魂,是一個城市最有特色的文化名片,每一位來到銀川的人,都會因為這些雕塑而記住這座城市。海寶建立一個雕塑群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這些作品的造型、風格、工藝都較好,從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來看一個城市的歷史,不失為體現一個城市歷史記憶的很好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