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在英雄城市南昌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個城市的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全國體育盛會。2011年10月16日,南昌的夜晚星光璀璨,第七屆全國城運會開幕盛典在雄偉、現代的新建國體中心隆重上演。
當人們等候著火炬點燃的神圣時刻到來之際,廣場上一座高聳、別致的構筑物吸引著萬千觀眾與億萬電視屏幕前的一張張期待的面孔······在主持人宣布點燃火炬之際,在全國億萬民眾的矚目下,鋼架玻璃體的主火炬塔輝煌的燈光直沖云天,熊熊烈焰由60余米高的火炬塔端噴薄而出映紅了夜空,禮炮隆隆的星空被燦爛點燃,隨之焰花綻放、萬眾歡騰,開幕式熱烈場面達到高潮!名為《傳承之炬》的火炬塔及運動員傳遞的手擎火把均是國家級著名公共藝術大家景育民教授的跨界設計杰作及精心的藝術監制。
該火炬塔造型結構富于變化且挺拔流暢,色彩清新、明快,體現了當代設計的鮮明特征。整體造型富于現代感與工業美感,局部處理又兼具民族文化元素與地區文化特色。塔身主體由不斷重復的阿拉伯數字“8”和“1”穿插契合,形成歷史的鏈環,象征著八一南昌起義的精神代代相傳,其中不斷攀升的七個板塊寓意著七屆城運會的不斷發展與提高。
頂端五星構成的圓盤擎起的“火炬”由具有民族特色的火炬圖案與網線構成,造型仿佛杜鵑綻放,又像永恒的圣火。同時寓意著紅軍時期形成的光榮傳統在新南昌不斷延續,以浪漫主義的象征性表達方式體現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執著與南昌人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拼搏、創新的激越情懷。總體造型力求將功能性融入地域文化歷史,用現代主義的風格手法匯入日新月異的南昌,成為新的城市風景。該火炬塔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運用了LED照明系統、光學材料、高技術手段的鋼架結構和力學原理以及空間與視覺策劃等技術和理念。
同時也體現了建筑結構、工業制造、燃氣技術、藝術造型、空間環境等多專業的有機整合及施工方面的綜合協調,充分展示了藝術家景育民教授在公共藝術領域跨界創作的綜合實力。作者景育民教授是全國城市雕塑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的專家委員,長期從事雕塑與公共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在國內的公共藝術領域具有很高的學術影響力,近年來也長期作為專家評委參與許多城市的公共藝術和城市雕塑的評審或應邀擔任國家級重要公共藝術工程項目的藝術監制。
同時在自己的創作中堅持風格獨特、語言創新,既有當代文化發展理念與科技含量,又兼具鮮明的地域文化針對性。《傳承之炬》是作者近年來繼上海世博會《記憶的殘片》、國家奧體中心“鳥巢”《回聲》、北戴河火車站大型互動性公共藝術作品《對接·啟程》以及天津火車站換乘中心大型彩石浮雕《城市風景》之后帶領研究生及創作團隊完成的又一件成功之作,將成為中國體育文化的記憶和南昌城市景觀的新地標,得到有關方面和業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