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自然景觀天造地成,形成于六億萬年前;這里的人文造化,占盡史冊,流傳千古;這就是屹立在南京長江南岸的幕府山-燕子磯濱江風貌區。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就占了六景。北宋著名詩人楊備曾在幕府山寫下了“六朝繁華一瞬間,平蕪遠樹不勝閑。倚樓天暝云如幕,知是瑯琊幕府山。”的名句,知道多美了吧?
幕府山和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達摩很有“緣”。傳說達摩就是從這里折葦投水,“一葦渡江”后北上少林寺的。昨天,南京城建集團發布消息,幕府山達摩古洞景區工程雕塑項目設計、制作及安裝,已完成招投標。研究達摩祖師生平,中國境內有兩個“達摩洞”一定要去看看,一個在河南嵩山,另一個就在南京幕府山。相傳,菩提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印度,出家后傾心大乘佛法。幕府山的古洞,正是達摩到東土弘法,與梁武帝蕭衍話不投機、“一葦渡江”前,靜思面壁的地方。
達摩古洞在哪?記者昨天探訪幕府山,在東北麓沿江的山巖側看到,幕府山挺拔江濱,山與江相伴,綠與水互應,形成了絕美的自然景觀。古洞就位于夾騾峰上方距山頂約五六十米的山腰之間、陡崖之上。爬至古洞附近能看到,古洞高約4米,洞口寬5-8米,洞壁上有兩石碑遺痕,洞口山崖上還有“達摩洞”三字。洞內有一些信徒供奉的佛龕。
一座天然巖石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仔細一看,這座自然形成的巖石竟然酷似達摩坐像,頭和身軀清晰可見,讓人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記載,這里曾經巖洞深邃,曲徑繚繞,可俯瞰長江;歷史上曾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一位熟悉情況的游客告訴記者,“有個外地的修行老人曾經在洞里建了泡沫板房,住了很多年。
”他說,除了天然巖石的奇景和能遠眺大江東流的壯闊景觀外,如今,達摩古洞看頭確實并不多。昨天,幕燕建設公司有關人士介紹,正在打造的達摩古洞景區占地約22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位于地塊東部區域,占地約3.5萬平方米。“一期工程,突出生態設計理念,主要是挖掘歷史文化主題。
”距目前達摩古洞不遠的東側100米處將建“百變金身達摩石崖雕刻”,即100座形態各異的達摩像。夾騾峰將有一組雕塑,重現梁武帝派人騎騾追達摩的場景。此外,六祖崖窟也將成為景點。“現在的達摩古洞不會動,景區將對其進行原生態的保護性地恢復。”他透露,新建的“百變金身達摩石崖雕刻”位于一處新打造的洞窟內,“洞窟是用原先采礦、治理后的宕口造出來的,不會破壞山體的生態環境。”此前,“達摩古洞附近山體宕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已對古洞外邊坡陡立,危巖搖搖欲墜,險象環生的現狀,實施了灌漿、坡面加固等地質災害消險。
“整個宕口坡面面積約1萬平米,我們在坡面打錨桿、灌漿、建格構梁、坡面圍網加固,并最終實施了生態處理。”該人士介紹。整個幕府山山脈,位于南京主城區以北,西起上元門附近的老虎山,東至燕子磯,呈東北—西南方向廷伸,長約6公里,寬約一公里,占地約700公頃,是橫亙在長江和南京城之間的天然屏障。
這里文化古跡星羅棋布,自然資源獨具特色。而山體巖石含有鐵、錳、銅之類的成份,又造就了幕府山特有的彩色山體。然而上個世紀,幕府山被發現蘊藏著大量優質的白云石礦和石灰石礦,曾遭到了持續48年的瘋狂開采破壞。
這也導致最終六景只剩“燕磯夕照”一景,保存較為完好。“這些年,幕燕濱江風貌區一直在重新打造傳承古金陵四十八景,五馬渡江雕塑再現了‘化龍麗地’,登山道重修則恢復了‘幕府登高’。”幕府山這些年越變越美,修建了長江觀音文化區,恢復了永濟寺、頭臺洞、二臺洞、三臺洞、一筆壽等景點;新建了大面積的免費綠地和濱江親水平臺。今天,重修幕燕濱江風貌區,達摩古洞所傳達出的深厚文化內涵,自不可輕描淡寫。
“‘達摩古洞’景區已被納入南京濱江風光帶的總體規劃,一期工程將力爭在年底前完成。”幕燕建設公司介紹。按照總體規劃,作為古都金陵歷史上一座享負盛名的廟宇,永濟禪寺正是“幕府登高”俯瞰長江、“燕磯夕照”欣賞落霞的絕佳之處。這里也規劃全面重建,重現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永濟江流”。
最終,幕燕濱江風貌區將建成一處“攬江抒懷、賞今懷古”,融親水觀江、名勝游覽、濕地保護、休閑度假為一體,規劃面積708公頃的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