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奏: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贊頌》阿爾伯特·約瑟夫·摩爾100幅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中藏品等量級的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將于6月26日至8月18日在上海美術館亮相。這是有史以來上海舉辦的數量最多、質量最高、規模最大的歐洲19世紀繪畫展覽,將為上海觀眾完整展現歐洲19世紀繪畫創作風貌。這次來上海展出的100幅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涵蓋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等盛行于歐洲19世紀的各個藝術流派。
展覽將以歷史時期與作品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分為四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學院派與古典人體”;第二個板塊是“浪漫風情與懷古”;第三個板塊是“光與色的交響”;第四個板塊是“勞動的贊歌”。這100幅繪畫精品的創作者是歐洲19世紀一系列聲望與作品同樣響亮的藝術家:萊頓、羅塞蒂、透納、柯羅、米勒、莫奈、雷諾阿、畢沙羅、提索特、蒙克、佐恩…
這100幅作品在相當一段時期很少為人所知,因為在其藝術價值還不為大眾所賞識的年代就被各位獨具慧眼的私人收藏家收藏,并在90年代輾轉為舉世聞名的西班牙裔墨西哥大收藏家西蒙先生所收藏。西蒙先生創立了西蒙基金會,該基金會的藝術收藏種類豐富,上至歐洲中世紀的圣像畫,近到20世紀各種現代藝術流派,包括歐洲藝術史上眾多令人耳熟能詳、印象深刻的名家名作,其中尤以歐洲19-20世紀的繪畫和雕塑收藏最為豐富和精彩。近年來,這些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藝術精品終于從西蒙家族的墻壁上“走出”,在包括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美國華盛頓的國立美術館、德國科隆的路德維希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館、法國巴黎的裘德·波姆國立美術館、美國費城藝術館以及威尼斯的葛拉西宮等世界各地享有盛名的藝術館及博物館展出。
但中國乃至亞洲觀眾對西蒙基金會的珍貴藏品還比較陌生。這100幅繪畫精品可以說幅幅堪稱19世紀歐洲繪畫發展史上的典范之作,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的繪畫風尚。以英國名畫家阿爾伯特·約瑟夫·摩爾的《四重奏: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贊頌》為例,可以從這幅作品中發現19世紀寫實主義在歐洲已達到了怎樣的水準。這幅畫的結構非常鮮明。
在一幅空白的畫布上,畫家首先設置了上下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它們分別是背景擺放靜物的石板和音樂家端坐的臺階,這兩條平行線將畫面橫向切割為三個矩形的繪畫區域,使畫面上、中、下三層空間一目了然。接著,畫家陸續將傾聽者、演奏者以及背景靜物由下至上分別置于各個矩形區域內,作為前景、中景和背景,在觀眾與傾聽者、傾聽者與演奏者、演奏者與靜物、靜物與墻面間營造出4度進深,這樣就使畫面由平面轉向立體,賦予了畫面飽含進深的層次感。
在設色方面,畫家讓傾聽者穿上了與演奏者后背墻面的顏色以及地板顏色接近的白色,又給演奏者套上了與上部背景顏色相一致的外衣,用簡單的兩種主色完成了由里至外,由上至下各空間的圓滿過度,“展示了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摩爾藝術創作的多樣性,反映了他在調理線條和色彩搭配上的巨大創造力”。實際上,摩爾的這幅畫所表現的還是一部完整的弦樂四重奏史。這一點可以從四位演奏者的服飾、位置、甚至坐姿中明顯看出。
畫里的每一個場景都有畫家自己的用意。這幅作品的寫實技巧可以說達到了歐洲19世紀繪畫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