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山東水利史志記刊》十四,P30,P31紀念山東尋沭整沂工程四十年文集,山東水利史志編輯室1989年9月。b、《齊魯晚報》2008年4月2日《徐悲鴻先生在導沭整沂工地的往事》一文說明:已編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
徐悲鴻卷》附入選證書。北京歌德2009秋拍于11月17-22日,北京港澳中心酒店舉槌。其中錢幣郵品率先于17-18日開拍,“墨緣集勝小品專場”領跑中國書畫、文房清供、油畫影像、古籍文獻、當代工藝品奏響秋拍主旋律。據悉,秋拍精品展近期于歌德拍賣公司新址舉行,屆時近四千件拍品遴選之精品呈現于2000平米展廳,共組多品類繁榮圖景。北京歌德09秋拍中國書畫專場集中了365件拍品,多具清晰的遞藏脈絡與詳實的出版著錄情況,表現出整體的精良水準。
徐悲鴻筆下三幅駿馬并駕齊驅,成為本場的最大亮點。書畫同源、川渝名家、金陵四家等專題頻頻掀起高潮,形成秋拍書畫多個看點。徐悲鴻作于水利工程第一線的《奔馬圖》經由《山東水利史志》記載。徐悲鴻1951年5月來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現場,作出反映勞動場面的多幅畫,款中“山東陳家巡會村”即是山東省導沭整沂委員會駐地。《導沭報》生動地回憶了徐悲鴻繪制《奔馬》時的創作場景。
《徐悲鴻年譜》佐證此幅當是悲鴻晚年畫馬之絕響,填補大師晚歲創作之歷史空白。榮寶齋資深藏家所藏《奔馬》系徐悲鴻早年贈愛徒葉正昌之作。被輯入文化部《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徐悲鴻卷》。高麗箋紙絲毫不影響墨色的表現力,淋漓瀟灑地展現出馬之奔騰風姿。
趙少昂上款,李苦禪題跋的《迥立向蒼蒼》見證了一段藝友與師生間的深厚情誼。馬身剛毅的線條充滿著激昂的斗志和勵志圖強精神,成為鼓舞奮進的精神力量。專場中的多件齊白石精品值得注意。齊白石贈名醫周頌聲之《翠藤明珠》、早期佳制《芙蓉游魚》為白石老人花鳥畫經典。晚年作品《神仙平安》、收藏世家徐伯郊舊藏《三代加冠》展現出對吉慶題材的信手拈來。
而米景揚舊藏《耄耋圖》、寓義“余暇”的《水族》、多次出版的《杏花》中不難看出白石老人一派天真的生活意趣。說明:已編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潘天壽卷》附入選證書。范曾題簽潘天壽《鷹》同為米景陽先生舊藏。
被輯入文化部《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潘天壽卷》。李可染《綠天庵醉僧書蕉圖》寫懷素端坐懸臂,秉筆書蕉,是李可染晚年“六經注我”經歷的一個注腳。張大千《白頭忘憂》、《秋江獨釣》由西冷印社與天津人美出版。黃賓虹《西山松雪》出版在商務印書館早年《黃賓虹先生畫集》中;
《山水冊頁》蔚然大觀,由謝稚柳題跋。傅抱石贈朱福元之《鏡泊飛泉》有多項博物館同名作相參照。此外,徐悲鴻《竹雀圖》、吳昌碩《赤城霞》、林風眠《瑞風勁松》徐邦達《白石道人詞意》、黃胄《春牧圖》、陸儼少《江山小景》等名家俱全,精品云集。“書畫同源”專題集南宗北派古今各位名家作品,畫家墨跡,書家畫作百川派別,歸海而會。
“川渝名家專題”擷取以張大千、陳子莊、蔣兆和等為代表的蜀地名家作品。“金陵四家專題”同樣表述了鮮明的地域色彩和繪畫風格。此外,一批名家舊藏啟功書法、佛教書畫專題亦十分精彩,不容錯過。c、《歷代著錄畫目正續編》p261,福開森,容庚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6月。古代書畫部分,華巖《四季花鳥》由福開森早年著錄于《歷代著錄畫目正續編》,并被清人李恩慶輯入書畫錄,錢廋鐵題引首,孔廣陶舊藏。王孝禹藏項圣漠《樹石屋宇冊》顯示元汴孫“項松之名滿東南”之名不虛傳。
錢維喬《梅邊吹篴圖》由袁枚等四十余名家題跋,從中不僅可以欣賞到各家不同面貌的詩風及書法藝術,同時也為了解當時文人間的交游狀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值得注意的是,一件原北平市長余晉龢舊藏的傅山《草書》洋洋灑灑,神仙風骨,極為珍罕。09歌德春拍“書畫小品”專場熱烈的競拍場面記憶猶新。
09秋拍“中國書畫墨緣集勝小品專場”再接再勵,精心尋覓采擷大師名家之吉光片羽以饗藏家。百余幀小品,尺幅相若,有窈窕人世;渙渙物情;黃鐘大呂;盡收古韻今情。畫面意境之經營,氛圍之渲染,絲毫不遜色于大作。一組多次出版的葉淺予寫生作品,收集了新主題創作的五、六十年代中,葉淺予對寫實主義作出積極響應。
畫中懷來、廣西、內蒙、桂林的自然風光與勞動場景,關注人物、時代、民族命運,復將之化為紙上的形象,堪稱畫上的史詩。這組作品大多有早年出版,并在后來的葉淺予“畫集”與“展覽”中屢被援為經典,收藏價值豐厚。意樂軒藏清代狀元進士扇面專題規模宏大。百余件扇面是意樂軒主人歷十余年功夫從大江南北各大文物店悉心收購。
其中有文人抒情遣興遺贈戚舊、有學子潛修課業清新自許,又有雅士交游酬唱,談榷藝文,成于率爾不拘,盡顯掌中乾坤。因其作者的特殊身份與所具功名,于書畫欣賞外多一層歷史文化涵義。李可染《桂林象鼻山》畫贈著名版畫家黃新波,極盡桂林當地山巒濕潤的氣息,為六十年代初期山水佳制。
齊白石贈黃苗子之《菊酒》畫紅菊與酒樽以助秋興,寓意延年益壽。徐悲鴻《貓石圖》表達與隔代知己王少陵對靜謐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此外黃賓虹《仙都云樹》為早期山水精品、李可染《短笛無腔信口吹》系文化復蘇時期所作、傅抱石《登廬山詩意》將毛主席詩意引入畫境,陸儼少《蒼山如海》表達出色的光影效果,整個專場多有可圈可點之處。北京歌德09秋拍開拓了文房清供、當代工藝品、油畫影像、古籍文獻與錢幣郵品多個項目品類,以廣博之姿放大光明,極致精專,便于收藏愛好者從中尋覓心儀之選。
“文房清供”集中了二百五十余件瓷胎、琺瑯、犀角、剔彩、玉石、象牙等各類材質的文房古董,顯示出整體優質的水平。供于書幾案頭,平添一段古色古香的韻致。清乾隆《掐絲琺瑯饕餮香薰》體量大,手感厚重,掐絲勻細流暢,花紋設色飽滿奇古艷麗,鎏金璀璨奪目,充分體現了清王朝乾隆時期內廷琺瑯登峰造極的工藝成就。
表達作為實物遺存本身所傳達的一種琺瑯工藝的文化信息。同屬掐絲琺瑯的佳品還有清乾隆《掐絲琺瑯印盒》、清中期《掐絲琺瑯纏枝蓮金螭龍雙耳象首三足爐》、清乾隆《掐絲琺瑯長頸瓶》等。一件明早期《掐絲琺瑯纏枝蓮香爐》造型小巧別致,釉色也較豐富透明,還保持一些元代遺風,但形制與紋飾均有變化,花筋葉脈轉折流暢活潑,具有明早期掐絲琺瑯特點。明《象耳龍紋大彝爐》爐底刻宣德御制楷體方款“大明宣德年制”。
此爐結合灑金,浮雕,鎏金三種工藝。可謂目前所見同類形制中品相保存最好,制作工藝最復雜的一只。清乾隆《粉青釉印團花葵花式三足洗》內外皆模印花卉紋,歷年拍賣類似器都是光素無紋尺寸大者,此類帶紋飾且尺寸小者極為少見,彌足珍貴。明《玉琮式瓶》是仿良渚文化禮器。精致優美,具有“天圓地方”之含義。清早期《犀角雕松鹿紋杯》鏤空圓雕一株虬枝蒼松,刀法流暢,匠心獨運,年代久遠,包漿渾厚,令人愛不釋手。是清早期角杯當中的精品。
明《犀角錦紋八方杯》紋飾簡約大方,包漿古樸熟舊,內壁較厚,色呈琥珀微透光。是犀角雕刻的精品。明《黃玉雕靈芝水洗》、《白玉雕壽星獻壽擺件》玉質細膩、寓意吉祥不可多得。清中期《黃花梨根瘤筆筒》、清乾隆《造辦處制鎏金鏨花爐、瓶、盒》、十九世紀《法國路易時代琺瑯鎏金鐘》、清《料胎畫琺瑯石榴尊》放諸案頭,集美觀與功用于一體。清《紫檀雕八仙人物嵌金絲楠木臺屏》與清乾隆《剔紅寶座靠背》則可設于廳堂,氣韻十足。
歌德秋拍油畫雕塑專場多引進小幅精品,低起點價位更易親近。小品形質契合于現代家居裝飾與房屋結構,更易展示與激賞,從而妙悟藝術賦予人類生活的真正恩賜。專場中的不少重量級制作令人期待。冷軍多次展覽出版的《博物館三》是冷軍繼世紀風景系列、新產品設計系列、關于微笑的設計系列后的又一全新創作《博物館系列》的佳作。畫家突破了以往對畫面個體元素的極致探微,著重對一個較大場景空間的一瞬間作真實而生動的展現,通過多組人物的細微刻畫,將他們與博物館的主體——畫作與雕塑緊緊關聯,形成互動,每個人物的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生動別致。
畫面光源把握嚴謹,整體構圖極盡完美,是冷軍區別于以往的、在更大場面上的極端寫實。陳逸飛《金色水鄉》兩年前由作者家屬確認,是陳逸飛如日中天時期的一件水鄉作品。畫面遍灑的金色陽光,非常不同于他其它的一般多為藍色基調的作品,充分展示了陳逸飛總是有一種故鄉老城市的情結,作品也體現出運用西方的技巧,賦予作品中國的精神的風貌。
當人們看到溫婉、寧靜、古樸的江南水鄉,淡淡的寫意,經西洋的畫筆涂抹出來,展現在眼前的卻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東方唯美:穿越古城的水街,如纏繞于人們脖頸上的輕紗,而水波上搖曳的槳櫓,又恰似豎琴上的撥弦,凝成了無法用文字陳述的夢幻般的“音符”。此外,陳可之《長征》系紅色經典,羅中立《飲》代表學院寫實、王克舉《嶗山雕龍嘴》頗為經典;中國當代木板藝術系列中一套60張版畫由歐洲版畫基金會出版,包括徐冰等藝術大家的作品;老油畫板塊中的羅爾純、葛鵬仁、黃養輝及日本回流作品,老版畫板塊中的古元、李煥民、師松齡、黃永玉等出版作品都值得期待。
影像部份中,慈禧舊照、齊白石與眾弟子像、世界紅萬字會、梅蘭芳、毛主席在開國大典講話等都是老照片的經典作品。古籍文獻中的“文人墨跡”部分提前于21日下午6:30,順延書畫專場舉行。而“古獻文獻”主體部份22日下午6:00正式開槌。專場中的《學易集·八卷》系武英殿聚珍版印本。每卷末鈐“避暑山莊”、“避暑山莊勤政殿寶”。應為避暑山莊陳設之物。其刊刻裝潢技術代表了清內府書籍最高的工藝水平。是本流傳至今,仍品相完好,值得珍視。
《養正圖解不分卷》由焦竑撰,丁云鵬繪圖。為清光緒二十一年武英殿刻本,拍品為當時所出之豪華加襯裝,分訂六冊,紙白墨濃,黃綾書簽,黃色絲線裝訂,品相極佳。更為難得的是還附有原書夾板及明黃絹包布,是為宮內陳設之本,甚為少見。《帶經堂集九十二卷》清王士禎撰,系康熙年間王氏弟子程氏七略書堂精刻本,《中國古籍善本總目》p1520著錄。
此拍品品相極佳,為清中期精刻本中的經典之作。《欽定書經圖說五十卷》由清孫家鼎等奉敕撰,為光緒三十一年武英殿石印大本,全書共有版圖五百七十幅,圖繪工致,版印精能,而樓臺界畫,人物勾勒,窮態極妍,猶見北宋遺規。
本拍品為當時所出之豪華裝,每頁均加襯紙,故較通常所見兩函裝尤顯氣派,黃綾書衣,黃綾函套,珊瑚別子,品相極佳。《清代內府刻書目錄題解》P477著錄。清康熙內府刻五色套印本《古文淵鑒》由清圣祖玄燁選,清徐干學等編注,精刻精印,配黃綾函套,為清內府之精刻本中上乘之作。此外宋刊本《通鑒紀事本末卷八》、明萬歷《世說新語補二十卷》此拍品為白棉紙初印本,印工精美。
明版書中印工如此精美者不為多見。明萬歷閔齊汲刻朱墨套印本《南華真經四卷》、雍正四年內府銅活字印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御制資政要覽》清順治十二年內府刻本,此拍品分成大、中、小三種版式。大版一函三冊,八行十五字,包背裝、藍綾封面;小版一函三冊,六行十四字,線裝,藍綾封面。中版,六行十二字,因較另兩版多《后序》一卷,故多出一冊,仿宋蝴蝶裝四冊,黃綾封面。《中國古籍善本總目》、《清代內府刻書圖錄》均著錄。
此拍品為大中小三種合拍,品相極佳,原裝原函。為首次一起上拍,甚不易得。五百余件拍品令古籍愛好者大飽眼福。面值僅8分、剛一發行便被叫停回收的著名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10月31日在香港拍賣并以天價成交。其中,1枚大幅“全國山河一片紅”以368萬港元刷新單枚中國郵票拍賣最高成交價世界紀錄,另外6枚小幅郵票共拍得293萬港元。
錢幣郵品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歌德09秋拍錢幣專場、郵品專場分別于11月17、18日開拍。集中了《文革未發行“祖國山河一片紅”新票》、《光緒戊申新疆官錢局總局紅錢四百文》等兩千五百余件美品。銅鏡部份以《唐海獸天馬葡萄鏡》為代表帶來不少驚喜。其中《唐金殼禽獸纏枝花手鏡》體現了盛唐時期造鏡工藝,手鏡形式在以往的拍賣中十分罕見。
另一件《漢尚方御鏡》也頗為別致。此外《1882年大龍闊邊銀法國薄紙新票》、《清代“湖北厘金光緒廿八年六月官錢局”五十兩銀錠》、《乾隆三十六年李云標五彩誥命》、《光緒元寶京局制造銀幣樣幣》等諸多精品,令郵幣愛好者們耳目一新。當代工藝品專場精心收集了翡翠、白玉與象牙中的多件價廉物美之精品。一件《老坑玻璃種福壽如意》翠質玲瓏剔透,種水極好,通體綠色,翠色鮮艷欲滴,為老坑玻璃種極品。
《老坑種豆莢》、《蘋果綠佛公》造型飽滿、寓意吉祥,十分喜人。一對《葉形耳墜》和一件《玻璃種蛋面項鏈》亦是頗顯高貴華美。白玉方面,《和田白玉觀音造像》用料碩大、玉質緊密,雕工精細是玉造像中難得的精品。《和田棗紅皮籽料原石》、《和田白玉留皮財神》都顯上等玉質與作工。幾件象牙制品中,有“龍鳳宮燈”一類古典題材,亦有“慶豐收”等新時代主題,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