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河南省省會,華夏文明和中原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地處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南與許昌、平頂山接壤,北隔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
鄭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1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擁有黃帝故里、商城遺址、天地之中等眾多歷史人文景觀。2016年12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支持鄭州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在“十三五”期間,突出中原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一流中原文化,成為鄭州城市文化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也為雕塑藝術的創作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支持與助力。
鄭州市政府與中國雕塑學會合作,以舉辦“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為基礎平臺,計劃通過兩屆展覽,初步引入雕塑作品100件左右,升華鄭州市雕塑公園文化內涵,提升鄭州整體區域藝術氛圍,再現中原文化的當代價值。
2017“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計劃落成雕塑50件,依山為媒,傍水為介,以雕塑的介入與展示,讓鄭州市雕塑公園成為一座露天的綠色生態美術館,真正讓藝術輻射進人們的生活,參與城市的建設發展,推動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打造。本次雕塑展以“人與自然”為切入點,讓雕塑回歸自然,從自然中獲得靈感,在中原地域文脈的統照下,在人與自然的主題下,用雕塑藝術的獨特語言,關切人與自然,探討雕塑在人與自然關系上更多的可能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立足于時代和當代生態美學的號召,雕塑藝術如何介入生態空間去探尋人與自然的生存空間,如何用藝術的語言表述共生共融的思考,如何營造人與自然的影像互動與對話,如何有效連接城市人文空間和環境空間,是“人與自然”主題下,藝術的生態化探索。
每個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鄭州,作為中原文化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肩負著歷史的厚重感。中原地區以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長期居于正統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明體系中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對構建整個中華文明體系發揮了篳路藍縷的開創作用,具有兼容眾善、合而成體的特點和很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在中華文化系統中處于主體、主干的地位。
中華文明以悠久燦爛的中原文化為根基,始終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天人合一”,努力探索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共生,為本屆雕塑展主題提供了無限的拓展、延伸和創造可能。鄭州市雕塑公園選址位于鄭州市中原區與高新技術開發區相鄰處,在城市的西北,占地面積約為350000平方米,鄭州市西部的賈魯河流經此區域,公園東邊為西三環路,南邊為西流湖公園,西邊緊鄰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
園內景觀設計將濱湖景觀和城市綠帶有機融合為一體,具有良好的坡地景觀效果,是鄭州城市的一塊綠肺。通過“人與自然”主題展示,將雕塑公園作為雕塑藝術展示的空間,使雕塑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鄭州地域文脈相呼應,激活雕塑藝術的生命力,與生態共舞,達到突出中原地域文化特色,融合國際化、現代化雕塑藝術元素,打造國內一流雕塑公園的目的,讓鄭州市雕塑公園不僅是彰顯城市精神品位的一張靚麗名片,還是適合未來需要的現代城市環境和精神家園。雕塑展將采用廣泛征集與特別邀請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全球,公開征稿。
2.2017“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開幕時間、地點、展覽期限所有入選作品將結集出版《2017“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作品集》,雕塑展組委會將贈送每位入選藝術家《2017“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作品集》1冊。凡認同本次雕塑展的主題和宗旨,具有雕塑創作能力的國內外藝術家均可報名,不限國別、民族、年齡、性別。
參展作品要求必須是原創作品;作者擁有作品全部的知識產權;創作理念創新、獨特;形式美觀,藝術性強,能融入戶外環境;具有可實施性、安全性和永久性。雕塑展征稿采用網上報名方式。每位作者可提交1-3件作品供藝委會評選;填寫組委會統一制定的報名登記表并提供相應附帶資料。
作者請于2017年10月20日前將報名登記表電子版與參展作品方案圖片、個人照片、身份證掃描件發至組委會電子郵件zhengzhoudiaosudazhan@csin.org.cn;發送多件作品的,作品圖片要與作品說明對應明確、清晰;組裝作品要有清楚明了的安裝圖;所有圖片電子版解析度應在300DPI以上;作品圖片為JPG格式,圖片文件名按照作者姓名、作品名稱、規格、材料格式命名;
報名登記表填寫清楚、不漏項,國外參展作者原則上用英語填寫;報送材料逾期不予受理。2017年10月30日之前,藝委會依據報名參選資料對所有報送作品進行評選,評選結果將于2017年11月10日在2017“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官方網站公布。藝委會將向入選作者寄發邀請信和參展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入選作者應將參展合同簽字后與雕塑作品小稿于2017年12月20日之前寄送藝委會辦公室,參加優秀作品方案展。優秀作品方案展具體舉辦時間以參展合同為準。
參展作者申報的項目不得侵犯其他第三方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名譽權或其他任何合法權益。參展作者申報的項目所包含的任何文字、圖片、圖形、音頻或視頻資料,均受版權、商標權和其它所有權的法律保護,未經參展作者同意,上述資料不得公開發布、播放。雕塑展主辦單位有權對雕塑展項目進行作品匯編的出版、發行以及授權鄭州市政府進行公益使用等。
大展畫冊:所有入選作品及部分優秀作品均編入此次活動畫冊。內容有展覽介紹、學術文章、展覽花絮、參展作品、作者簡介以及作品說明等文字內容。最終入選制作放大的50件獲獎雕塑作品,原則上全部統一由中標雕塑制作廠家負責加工,加工尺寸由監制組監制會議決定;具象寫實雕塑作者須親自放稿。
成品制作加工時間為2018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間,所有放大制作作品的作者必須到指定加工廠或制作現場進行至少一次的作品監制工作;未到加工廠或制作現場進行監制的作者將被視作主動放棄評比雕塑展金、銀、銅等獎項的資格。雕塑展藝委會將組織展覽監制組對作品的制作以及監制工作進行整體協調和監督。中國雕塑藝術論壇是由中國雕塑學會長期持續舉辦的大型雕塑藝術論壇。
我們將邀請國際國內知名相關專家、藝術家、收藏家、大型藝術機構負責人和媒體,通過舉辦高品質的學術研討會、講座、交流會等方式,提升雕塑展學術品質,挖掘雕塑藝術理論深度,拓展雕塑藝術的綜合影響力,打造高端的學術、合作和推廣的交流平臺。
曾成鋼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解少勃河南省雕塑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州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曾成鋼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孫偉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藝委會會長、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所長解少勃河南省雕塑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州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電子郵件:zhengzhoudiaosudazhan@csin.org.cn“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組委會保留對本大展征稿啟事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