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1日藝術家展望的個展《園林烏托邦》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這是展望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個人展覽,也是中國美術館在奧運前期所舉辦的有關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個人大型展覽之一。展望是中國當代藝術家在世界藝壇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成名代表作——假山石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首次收藏的中國當代雕塑品;同時也是舊金山最新建成的迪揚美術館收藏陳列的首件中國當代雕塑;他曾于1998年被日本《藝術手冊》選入世界最關注的藝術家100人。
今年,倫敦大英博物館為慶祝“中國年”的展覽也以他的巨大假山石放置于展場為期一年,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點展示。范迪安擔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之后,選擇我來這里做一個展覽。當初接受這個展覽邀請的時候,我沒有具體的想法,只是覺得這是很好的機會,后來我就想到中國美術館的歷史。中國美術館有代表官方的,保守的一面,但是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很多化時代意義的大展都是發生在這里:89年的藝術大展,徐冰的大型展覽等等影響都很大。
實際上在這樣一個場所,反而會有一種更強列,更大的突破性。還有我小時候經常來這里,對我們來說跟外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中國美術館對我來說有更深層次的意義。說是圣殿也好,向往的地方也好,我想當時任何一個畫畫的小孩都希望將來能夠在這里,做一個大規模的個展。
時過境遷,這里顯得老了,跟798沒法比,但是我覺得這些都是時代變化產生的變化,并不能替代我們小時候對中國美術館的那種概念。對我來說在中國美術館來做一個大型的個展,是圓了我一個夢。無論是叫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這些都不重要,那只是名詞符號,對我來說,在我有感情的地方做展覽是最重要的。我專門為這次展覽出了一本小冊子,是對觀眾的一種提示,文字很少,也沒有批評家的文章,就是把我的作品元素用視覺的方式做一個碰撞。目的是建立一種視覺的邏輯。我認為美術始終是一種視覺的藝術,視覺的邏輯很重要。
我們用思想,語言做邏輯思考,美術是用不同的畫面材質,色彩,符號來做,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很重要。我希望觀眾看這種關系,展覽包括1號2號3號廳,院子里還有一些。我希望觀眾從整個展覽出發,通過看到不同的東西來建立一種關系,一種場域來理解我的“園林烏托邦”,而不是就單個的作品來理解。
語言符號是逐漸建立的,一種方式是根據現場,我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一種是無論那種場所,我都用自己的語言來跟不同的地方去發生關系。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我在和不同的外界事物發生關系的時候,我自己創造出一種語言符號系統。他并非完全個人化的,它是在我和社會發生互動之后建立的一種語言系統,這里面既要有社會因素在里面,又要有強烈的個人的東西在里面,這個分寸很難把握,你太過個人話,別人不懂;你太社會化,沒有你個人。
我覺得所有藝術家面臨的都是這個最終的分寸的問題。我也在盡力把握,我希望觀眾看過之后,自有一個評價,我只能盡我所能去。有人說藝術家應該要么更社會化,要么更個人化,我不認同,我覺得這樣過于簡單化,太容易了,我覺得一個藝術過于容易是有問題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非常難于把我的東西,我們去把握它。此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大型主題個展,將展出展望自1995年以來所創作的以不銹鋼材料為主體的四組主要作品:“園林烏托邦”、“看-新北京”、“萬神殿-ATM搜神機”多媒體裝置以及在特定空間實施藝術計劃的錄像裝置、影像紀錄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戶外大型作品以及圖片“鏡花園”系列,展覽比較全面的展現了藝術家十幾年來以“烏托邦式造園”為主題的藝術實踐。
藝術家將中國美術館假設為一個巨大的園林空間,“園林”又猶如一個人的身體,反映了當代人從觀念到精神到物質的需求,并且與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巧妙而獨特地結合起來。期間將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題為“介入性的‘雕塑’”的大型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幾乎與美術館的“園林烏托邦”展覽同期,展望還將在5月13日下午于798藝術區“長征空間”啟動一個名為“第八十六尊圣像”的作品實施計劃,該計劃為期一個月,將在“立”與“破”之間建立一個極具觀念性和視覺震撼力的藝術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