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楨,這個從湖南農村走來的陶瓷工藝大師,有過很多頭銜:中國美協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雕塑專業委員會顧問、江西美協副主席等。在他數以千計的作品中,最精彩的莫過于正在上海一號美術館展出的“動物世界”,他也因此被譽為“中國動物雕塑第一人”。答:我的童年是在民間藝術的熏陶中度過的,家鄉的皮影戲、奶奶做的糯米雞、媽媽做的虎頭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孕育了我崇尚稚拙、洗練與夸飾的審美意識。
經過六年美專和中央美院的嚴格訓練,西方古典美術的嚴謹寫實又在我的藝術追求中扎下了根。畢業后我被分配到瓷都輕工業部研究所,第一批作品《彈弓手》、《迎春》、《飼養員》、《搖籃》,都帶有民間藝術和西方古典美術的烙印。這對當時觀音、羅漢像一統天下的陶瓷藝術是個不小的沖擊,當時我才23歲。
答:我從小就和雞、鴨、狗共同生活,對動物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記憶最深的是15歲那年,我在師范學院念書,著名美術家周輕鼎來做報告。他在巴黎學藝取得的成績,令我羨慕不已。1954年,中央美院雕塑系畢業后,我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來到景德鎮,湊巧又遇上了周輕鼎。周老師提倡到生活中尋找藝術題材,對動物更是萬般喜愛,做了不少動物雕塑。我跟著他,每天提著放滿泥巴的箱子去農村寫生,看到豬就塑豬,看到牛就做牛,打下了扎實的寫生基礎。
我也萌發了要像老師一樣專攻動物雕塑的愿望。后來,周輕鼎老師在浙江美院任教,上海動物園聘請他做動物雕塑,他邀我當助手。我多次到上海動物園寫生,最長的一次,整整8個月吃住在動物園。以前我只接觸家畜,這回接觸到了各類動物,包括野獸,它們的體態、動作、性格深深烙在我的腦海,閉著眼也能畫出來。動物形體、性格千姿百態,顏色更是豐富多彩,借助高溫顏色釉、窯變釉等紋理效果,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魅力。我決定全身心投入到動物雕塑的創作上去。問:每個動物都有自己固定的形態,即常態形象,如何創作出個性化作品?
答:反思自己過去的作品,不過是在火焰藝術中注入了民間藝術的新鮮語匯而已。在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除了民間藝術外,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借助詩詞書畫,抒情明志,用含蓄的手法表現深刻的社會內容,創造出種種妙不可言的意境。于是,我不再滿足于以往那種純直覺反映,而是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通過藝術的表現傳達出來,用種種動物的形態和神情,展示人間的萬般世態。答:的確如此。那時我已到不惑之年,思想也趨成熟。作品《天亮了》用一只昂首挺立、迎著太陽啼叫的公雞,夸張變形,含而不露,留有廣闊的聯想空間。
這是對中華民族從“文革”災難走出來獲得光明的啼鳴,抑或是對人類期望美好未來的呼喚,就留待欣賞者去領悟?!兑粓鲶@夢》、《本是同根生》、《貪得無厭》等作品,多反映人間社會的喜怒哀樂,耐人玩味。還有一件《貓頭鷹》,眼睛被極大地夸張,腳和尾卻被省略了,這樣反而更耐看,比真實的貓頭鷹更威嚴機警,連善于聯想思辨的美學家王朝聞也說:“我不明白,它睜著一對大眼究竟是對周圍世界感到莫名其妙所以發呆,還是在冷靜地觀察著什么?它那種不管人們是否憎惡它的神情,給我一種似乎不愿盲從什么的聯想、想象和幻想,我樂于看了又看,欲罷不能。
”一件作品能引起社會共鳴,是件幸福的事。改革開放初期,華僑紛紛回國參觀訪問。一天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大致是來賓反映,無論是買車票、辦事或是去商店買東西,看到的都是一張張冷冰冰的“外婆臉”,說是“門難進,臉難看”。我就以紅猩猩為原型來表現這一現象,作品的名字為“老外婆”。
拿破侖曾說過:“中國是頭睡著了的獅子。讓它去睡吧,等到它哪一天醒來時,吼一聲,地球都要搖三搖。”上世紀80年代,我完成了《春眠不覺曉》的睡獅雕塑,意為當時的中國還未崛起。90年代,中國經濟開始騰飛,我又完成了《站起來的雄獅》,寓意中國正在崛起。答:那時,我有意識地利用窯變的紋飾肌理,加強作品的寓意和美感,顏色釉在我手里,仿佛成了有情感有生命的藝術語言和寄意造境的手段,到了得心應手取舍自如的地步。
藝術上取得的成績讓我欣慰,也讓我不安。那時我剛五十出頭,感到藝術之路還長,還需努力。但是,一個雕塑家在形成風格并達到一定高度后,再想突破自己的模式向前邁進一步,又是何等艱難。正當我感到茫然的時候,一次我在陜西興平看到霍去病墓前的石刻,被鎮住了。那粗礪堅硬的巨石,雄渾博大的氣勢,簡潔整齊的造型,自由流暢的線條,使我久久不能平靜,發現自己“原來尋覓到的火焰藝術不過是停留在一個雅俗共賞的層次”。
我便一反過去注重顏色釉裝飾的效果,著力于追求內在生命力的塑造;拋棄用得爛熟的高溫顏色釉,采用樸素無華的泥土,甚至是粗糙的匣缽料,以樸素的本色來表現質樸的情感,體現出深厚、純真與原始的美。《落葉歸根》、《黃河》、《槍打出頭鳥》、《千斤頂》等,都是以這樣的手法制作的。尤其是《黃河》,通體是黃土的本色,沒有華麗的釉彩,沒有附加的裝飾,儼然是奔騰不息的巨流,起伏的波濤中竟是一個躁動于母腹的嬰兒,美和力全在其中。
問:您退休后卸下一切職務,現在成了上海通藝術中心的簽約畫家,對陶瓷藝術市場的看法必定會有新的認識。答:我認為,一個人的職位大小,與他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品的價位有關聯,但不能劃等號。尤其是退休后,這點感觸更深。
當代陶瓷藝術與同類的藝術品,如油畫、國畫等比較,價格還是偏低,與古代瓷器的拍賣價格相比,更有著天壤之別,因此當代陶藝市場還需培育。我認為現代陶瓷藝術品要從兩個層次來做,一是推廣一些讓普通人買得起的陶藝品,做普及工作。上世紀90年代,我就與解放日報合作制作了一批國寶熊貓,引起了較好的市場反響。其次,陶藝家要多做精品,讓人感受到陶藝的魅力。
對于初涉當代陶藝市場的愛好者來說,最好是在正規的畫廊、藝術公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