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雕塑家并不多,您是如何一路堅持走下來的,是什么影響您選擇雕塑這個藝術行業的?女性雕塑家不多我覺得肯定跟雕塑這事兒本身有關系,畢竟是個需要體力的活兒,需要跟鋼筋鐵絲和泥打交道,不像畫畫,坐著畫,大不了站著畫,想起來狀態還挺悠然自得的,所以最初選擇學雕塑的女性本就有限,那必然女性雕塑家也更顯稀少了。學藝術對于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為家里父母都是搞藝術的,據說我三個月大時他們把我夾在枕頭間坐著,塞給我畫冊我就會自己翻著看,可能連反正都分不清,看個把鐘頭不哭不鬧的。
![銅雕濫竽充數典故人物雕塑-濫竽充數典故人物銅雕](http://m.wrspace.cn/uploads/product/20200326091816_19503.jpg)
從小看他們畫畫,一有時間就翻看各種藝術大師的畫冊,特愛看!算是泡在藝術湯里長起來的吧,我自然而然的學了畫畫,跟別人學畫畫不太一樣,小時候就是瞎畫,有閑暇就抓起筆來亂畫,從沒想過不學藝術我還能做些什么。至于選擇雕塑,其實是因為畫畫那么多年之后想再接觸些新鮮東西,附中時期亨利摩爾在北京有個展覽,當時看了挺喜歡的,那么自由,可以圍著看,變幻無窮的感覺。沒事了自己嘗試著玩玩泥巴,給家里弟弟妹妹做個小肖像什么的,家里的小貓做一個,家里的小狗做一個,沒想到接觸時間長了了就放不下了。
![園林磨刀人物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8/182610_37603.jpg)
至于堅持這件事兒,我是真的沒太想過的,一直做著喜歡做的事,每做了一個小玩意兒自己都特心滿意足,翻來覆去能看好幾天,看不夠,有靈感了再做新的。還有家人朋友認可你的成果,作品越做越多,時間是不知不覺的就過去了,自然而然就堅持下來了,根本沒外人想像的那么痛苦,其實整個過程中其樂無窮。看您的作品以女性題材為多,而且作品的線條非常柔和,您對美、對女性有什么獨特的理解么?
![公園不銹鋼人物剪紙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18/184915_24674.jpg)
我在構思創作的過程中時其實并沒有特意偏重女性題材,許多朋友覺得我的創作屬于女性題材可能是因為他們還是從作品外在的一些因素著眼的吧。因為我的作品的曲線柔和,動勢嫻靜,人物的狀態和氣質乍看之下比較偏陰柔。從我創作的出發點來說我并沒有明確的定義它們的性別,對我來說它們是中性的,其實它們也并不是誰誰誰,而是一種氣質吧。我的作品或多或少會因為我本人的性別而呈現出女性的特征也算正常吧,大家都說畫如其人嘛,雕塑也一樣。
![古代人物伏羲銅雕像](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18/184850_83133.jpg)
說到對女性和美的理解,我認為每個女性都是美的,有的擁有外在美,有的擁有內在美,有的兩者兼具,外在美往往都比較個性,內在美就會是女性共性的美多一些。女性的美可被欣賞的角度很多的,比如柔美、氣質、智慧、含蓄、包容、神秘、就像水一樣。如果你沒看到一個女人的美,那只是你沒發現,并不是她不擁有美,有些時候人們真的需要靜下來才能夠品味得到。現代社會繁忙而嘈雜,我躲在工作室里做出這些作品,也是希望能在這快節奏的社會里,給欣賞它們的人帶來一絲寧靜,能讓人們在這一瞬慢下來,細細體味身邊每個人的不同,每個人的好,每個人的美。
![喝酒猜拳人物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18/185711_16122.jpg)
您的創作風格有受哪些前輩或者其他的行業之類的影響么?是什么影響了您?從小在北方長大,父母都是美術學院的老師,一面受父母的影響,一面在美術學院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慢慢長大,耳濡目染的比較多的是很傳統的美。大學期間,隨著學習的深入和視野的開闊,我漸漸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興趣。原來看畫冊多是看國外的,往往只有國外的大師作品才會打動我,但那個時期開始,我的目光轉向了中國古典藝術,總是會沉浸在中國古代藝術大師作品帶來的深深的震撼中。
![廣場不銹鋼單車人物雕塑1](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8/183123_50462.jpg)
應該不難看出,我的一系列作品造型上、韻律上、題材上都深受漢代文化影響。第一次看到漢代的雕塑時,我就被那種典雅寧靜的氣質吸引了,那是在博物館,作品隔在玻璃柜里,但你的目光直接就被吸進去了,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記得那是一尊漢代的陶俑雕像,作品的個頭不大,但是氣量大。大學三年級隨學校去了天水的麥積山,我們很運氣的進入了普通游客都不可以隨便進入的特窟,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那么久遠的作品,在它們中間沉浸了整整一天,有一尊小沙彌,那種韻味,那種氣質,深深印在了我內心最深處,怎么都揮之不去。
![祖孫倆人物銅雕-祖孫倆人物銅雕,爺孫倆人物銅雕](http://m.wrspace.cn/uploads/product/20210302102839_77431.jpg)
隨后不久,大學的畢業創作開始,我應該是因為仍舊沉浸在大三期間西北考察的震撼中,意猶未盡,所以很快的就做出了一組作品,沒有什么深思熟慮,沒有太多推敲琢磨,只是順其自然,就好像考古,似乎它們早就在那里,只是等著我去挖出地面,撣去灰塵,還原它們的真面貌一樣,我的心中老早就聽到了它們的聲音,后來我就給這組創作取名為《清聆》。
![廣場蔡元培頭像人物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4/143244_56351.jpg)
常有人問我做的這些人物是要表達什么,我的答案很簡單-美。中國式的美,中庸,仁和,識禮,明樂,重信,智慧,內斂。這些是我想表達的,與雕塑的造型美相比我希望更多的傳達出一些內在的品質。我期望我的作品,能給觀者帶來美的感受,這感受不單悅目亦能賞心,這是我的追求。
![石雕姜太公釣魚古代人物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20/202326_99648.jpg)
您丈夫也是一位雕塑家,你們在創作理念或審美觀上有什么異同嗎?你們對各自的作品如何評價的?我們是98年在美院附中的考前班認識的,十分有緣,專業是一個班,文化課又是前后座,互相隱約都有好感,一起畫畫一起學習,一起考上美院附中,似乎98年就組成了家庭,一起走到今天,現在是一起出門,一起回家,一起遛狗狗。沒有什么大風大浪海誓山盟的劇情,總是心有靈犀,無數次的相互扶持,無條件的相互信任,我們默契得像是一個人,他隨口哼唱的調調經常就是我當時腦海中的旋律,很多事情都想得一樣。
![廣場銅雕下海經商小品人物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7/172502_48551.jpg)
作品方面互相不受影響自然是不可能的,我們對于藝術的喜好比較接近,對幸福的理解十分近似,我們的三觀都幾乎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性格特征,他有力量,有寬容,有奮進,有男人的那股猛勁兒,而且特別的勤奮。我就不一樣,我比較愛犯懶,比較小情調,常常被小而美的東西感動的一塌糊涂,反映在創作上自然就會有不同的面貌。還是那句話,雕塑如其人,他的作品雄渾剛勁,大刀闊斧,有準備上沙場沖鋒陷陣的感覺,我的則不同,大部分都是怡然自得,樂在其中的意思吧。
近期仍舊循著原來的路線在摸索,其實我覺得“藝術家”指的不只是搞藝術的人,還是一種生活狀態。每天進行藝術創作,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而然。而我比較喜歡慢節奏的,穩穩地,照著陽光走在小路上的感覺,不太習慣變化多端或是突飛猛進的節奏。所以作品的面貌應該也是漸漸地起色,看起來不會是突破的感覺,更像是養花種樹的感覺吧,需要日積月累。
每天澆澆水,修剪一下枝葉,希望在未來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吧。您是第五屆報喜鳥新銳獲得者,您對報喜鳥是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言?哈哈,若說“對報喜鳥是久仰大名”外加抱拳一揖,會不會顯得太假?不過說實話,事實真就是這樣的。說不清什么時候對報喜鳥開始有的印象,仿佛很小的時候就一直聽說過,一直都知道是名牌服飾,在服裝界應該是十分有影響力吧,家喻戶曉的感覺十分強烈。
但是,直到收到獲獎通知了,我才聽說報喜鳥竟然這樣高瞻遠矚的對藝術家給予關注和扶持,而且已經是第五屆了,也就是說這樣的事已經很早就發生了。我個人真心感動,真心歡喜,真心感謝!報喜鳥這種對藝術家的扶持行為在國內同級別的商業圈子里絕對是先鋒楷模,真正成功的商業集團就應該是這樣的,關注藝術的集團是有文化的,培養優秀藝術家的集團是立體的。我覺得能看到報喜鳥對于社會的責任感,也能體會到報喜鳥的“內心”有方向。真的要對報喜鳥抱拳一揖,衷心感謝!
能夠獲得這樣立體的,文化的,先鋒的集團的肯定,對我來說真的是莫大的鼓舞。我就像是快樂的農夫,發現自己日夜澆灌的小樹上面突然結出了意外的碩果,當真樂的合不攏嘴。面向太陽感謝老天的垂青,愿我能把快樂的種子灑滿大地。嗯,路要慢慢走吧,不要急,大膽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情去做吧。成敗不重要,堅持最重要。
希望在報喜鳥的影響下,國內其他同樣優秀的集團也開始幫助年輕藝術家,那樣的話,年輕人對于夢想的堅持會變得更加輕松和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