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生產始于北宋中葉,至明正德年間開始興盛,并涌現出了許多民間藝人。其中供春,把紫砂器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而成為最早的著名民間藝人。至萬歷年間,名匠輩出,各人自立門戶,爭奇斗勝。在制品的燒制技術上也得到改進,使產品增加了色彩和光潔度。萬歷以后紫砂工業形成獨立的生產體系,而進入百品競新的興盛時期,除了生產茶具外,還生產文房雅玩、香盒等工藝品。明未,紫砂被葡萄牙商人帶到歐洲,稱為"紅色瓷器"。
清代,紫砂工藝迅速發展,產品的式樣和風格比明代更為奇特,新品種也不斷增加,如紫砂花盆以及種種陳設和玩具。其中有借鑒花果造型和古銅器式樣的茶壺,還有用各種粉彩山水裝飾的紫砂壺以及花生、荸薺各式果品的紫砂象形品。由于壺藝精進,常被宮廷皇室選為貢品,并向歐洲、日本、東南亞及南美各國出口。民國4年,宜興紫砂首次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獲獎。
民國6年,江蘇省立陶器工廠在蜀山成立,招聘陶瓷專家和技術工人生產紫砂器,并對紫砂泥質、泥色以及造型等進行研究和改進。民國10年,利用公司在蜀山開辦利用陶工傳習所,招收和培養紫砂藝徒,并建造龍窯1座,燒造紫砂產品。其時,紫砂生產分布于蜀山、潛洛、上袁等地,燒造紫砂產品的窯已有10座,年產量達100多萬件。
到了民國21年,紫砂人業人數已達600多人,全年共140窯,年產量220萬件,年產值約42萬元,占宜興陶瓷工業總產的15%左右,并直接接受日本、東南亞等國的訂貨,是紫砂工業特盛的一年。是年,朱可心、陳壽珍、俞國良、吳云根、范福奎等紫砂藝人的作品、、、等均獲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優秀獎。抗日戰爭前,由于日本政府不斷提高紫砂進口的關稅率,并在常滑等地仿制紫砂陶以及民國23年的大旱災,削弱了人民的購買力,致使紫砂生產逐漸衰落。
抗日戰爭期間,有7座紫砂窯和100多間廠房相繼滅性打擊被毀,技工大量流散,整個蜀山窯場全年所燒紫砂茶壺不滿千把。抗戰勝利后至解放前,由于物價波動、銷路呆滯,產量僅占抗日戰爭前的57.8%,整個紫砂業幾乎陷入后繼無人的境地。
1950年11月,縣政府批準成立了紫砂產銷聯合營業處,同時組織紫砂產品參加本地和外地舉辦的城鄉物資交流大會以及展覽會,為產品打開了銷路。1954年起,將流散各地的紫砂從業人員組織起來生產,同時,撥出資金籌建改造原有生產設備和工場。1955年紫砂生產合作社成立后,開始招收青年藝徒,并指派具有豐富經驗和高超技藝的老藝人負責培訓。是年,紫砂產量已達75萬件,比1949年增加2.13倍,年產值11.7萬元,比1949年增加3.3倍。1956年,紫砂恢復出口.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中,由于紫砂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致使產品供大于求而造成大量積壓。
1960年底起精簡職工,到1963年底,紫砂工藝廠的從業人數為578人,僅為1958年的28%。1965年,紫砂的年產量為109萬件,比1955年增加45%,年產值72.2萬元,比1955年增加5.2倍。1966年4月,紫砂工藝廠成立中心試驗室,負責業務指導和產品創新。"文化大革命"使紫砂生產受到影響,從1971年起,生產開始回升,產量和產值遂年增長。
1979年后,宜興紫砂工藝廠加強了工藝管理和技術改進工作,使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并不斷開發新產品。1980年,紫砂的產量已達364萬件,產值248.65萬元,創利潤68.1萬元。隨著國內外市場對宜興紫砂需求量的不斷增多,部分鄉鎮也開始發展紫砂生產,1981年1月,周墅公社紫砂廠建成投產。1987年7月,川埠鄉的宜興紫砂三廠建成投產,同年9月,周墅鄉常安村辦的宜興紫砂四廠建成投產。
是年,宜興紫砂產品有壺、杯、瓶、鼎、餐具、花盆、水底、掛盤、文房雅玩、假山石、盆景、人物雕塑等1000多個品種。4家紫砂廠的從業人數在2620人,年產量1290.22萬件,年產值1850.9萬元,創利潤548.49萬元。由于紫砂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宜興紫砂工藝廠生產的"方圓牌"高級茶具于1983年獲國家金質獎,"百壽瓶"和"竹簡茶具"在1984年萊比錫春季博覽會上獲金質獎。
1985年宜興縣紫砂工藝二廠生產的"蠡龍"紫砂高檔系列茶具獲輕工業部優秀新產品獎。"竹簡"紫砂茶具等4只產品獲省輕工業廳優秀新產品獎。1987年,宜興紫砂工藝廠獲江蘇省輕工業廳和輕工業部優秀質量管理獎,該廠的40件精品被選入中南海紫光閣,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榮譽證書。1979-1987年中,宜興紫砂分別參加在加拿大、日本和香港舉辦的展覽會,紫砂藝人還分別到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孟加拉國和香港地區進行考察和操作表演。
同時,紫砂行業還根據國際市場的信息,不斷調整品種結構:產品由單件逐步向系列、配套發展;檔次也從中檔向中高檔、創特色方向發展。隨著宜興紫砂在國際市場的聲譽不斷提高,幕名到宜興紫砂工藝廠參觀的外國人士和港澳臺同胞,每年平均有3000人左右,最多時達5000余人,由此帶來的旅游外匯年收可達70~80萬元人民幣。到1987年,宜興紫砂已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宜興紫砂工藝廠、紫砂工藝二廠、紫砂工藝三廠的出口值共達673萬元,比1978年增加5.6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