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葬豐富而著稱,1961年被定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開工修建,前后歷時38年,動用徭役、刑徒72萬余人。陵園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圍呈回字型,筑有內、外兩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基址。
秦始皇陵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面積達25萬平方米,高度115米,但經過二千多年的風雨,現存封土底部面積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陵區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秦始皇陵周圍陪葬坑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最近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陪葬墓等600余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余件,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未來定會有更為意想不到的發現。
秦兵馬俑博物館被法國前總理希拉克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位于西安臨潼縣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是秦始皇陵的從葬坑,現已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1973年3月,陜西臨潼縣的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打井時,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碎陶人,兵馬俑被發現了。這一發現震驚中外.1975年國務院批準在一號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的博物館.并于l9779年正式對外開放。二號和三號展坑也陸續于1989年和1994年正式展出。l999年又奇跡般的發現彩色兵馬俑,其高超的彩繪藝術和獨特造型再次向世人展現了西安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兵馬俑的風采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到中國旅游的海外游客都有這樣的體會:“到中國而沒來西安,等于沒到中國:到西安而沒到兵馬俑,等于沒到西安”??梢姳R俑在世界旅游市場的獨特地位。先秦雕塑古樸拙稚,它的特點是高度概括、線條簡潔、注重細節。秦兵馬俑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更多的來自其壯闊的陣容和磅礴的氣勢。據介紹,一號坑的規模最大。俑坑呈東西向長方形,長210米,寬B2米,距原地表深4.5米5.5米,面積l.4萬平方米??觾扔?0道寬25米的夯筑隔墻,形成南北面闊9間,周圍繞以回廊的格局。
現發掘己出土陶傭l000余尊,戰車8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根據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葬兵馬傭6000余件。憑欄俯視,東端3列步兵傭面向東方,每列68位,是軍陣的前鋒。后面接著戰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橫隊,是軍陣的翼衛和后衛。這個2000年前的秦代大軍陣,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二號坑位于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東西最長處98米,南北最寬處84米,深約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四個單元組成: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駑的跪式和立式駑兵俑組成;
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俑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組合,由戰車、騎兵、駑兵混合編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三號坑規模最小,位于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一二號坑呈“品”字狀排列。它東西寬l78米,南北長214米,平面結構“凹”字狀,深5.2米,面積524平方米,僅相當于一號坑面積的3.8%,專家判斷它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
在館長的帶領下,觀察團有幸能下到軍陣中拍攝。近觀秦兵馬俑不僅形體高大、神態各異而且制作精細,造型準確,生動逼真,工藝水平極高。秦傭坑文物展廳內,專家們看到了1980年從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掘出土的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據介紹銅車馬當時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個木槨裝著。
出土時兩輛銅車馬都殘破嚴重,其中二號銅車馬已碎成1555片,經過兩年半細心艱苦的修復方得以對外展出。趕車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車上有橢圓形傘狀車蓋。此車通體施以白色為底色的彩繪,二號車配有1,500余件金銀構件和飾物,顯得華麗富貴。它可能是供秦始皇靈魂出游時乘坐的。
一號車上配備有弓弩、箭頭、盾牌,駕車者帶有官帽,這說明此車是用來保護后面二號車的安全的。銅車馬是我國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參觀完銅車馬等珍貴文物,專家們在文物藏室中又戴上手套,觸動了兩千年前秦軍那些制作得極其精良的出土兵器。秦劍是青銅劍鑄造工藝的頂峰,它的長度、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結合,攻擊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這些劍埋在潮濕的俑坑里,歷經2000多年不僅表面沒有生銹,而且十分鋒利。秦劍表面有一層10至15微米的含鉻化合物氧化層,表明秦代工匠是采用鉻鹽氧化技術處理的。后來隨著青銅兵器退出戰爭舞臺,青銅兵器表面防銹處理的先進技術也隨之失傳了。直至20世紀30年代電子鍍鉻技術才成為德國人的發明專利。小小的青銅構件就是弩用來發射的扳機。
它的設計得非常精巧。秦軍的青銅弩機有一套靈巧的機械傳遞,扣動扳機變得異常輕巧。鋒利的三棱形箭頭在兵馬俑發現有4萬多支,竟然箭頭底邊寬度的平均誤差只有正負0.83毫米。專家估計,秦弩的射程應該能夠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秦弩的殺傷力遠遠高于當時世界上的任何一種弓箭。觀察團再一次被偉大的古代文明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