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奧運禮物處于保密狀態在韓美林藝術館的介紹畫冊中是幾十年的朋友了,見面卻不多,但彼此都關心惦記。他不斷取得的成就、他工作時的神氣,常常占據在我的心目中。作為一個藝術家,這意味著我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庭、照顧美林和孩子有豐富的天分。天分是什么?我以為,就是對美的超人敏感,對藝術、對人生執著的愛。張大千說過:“一個畫家三分靠天分,七分靠功力。”因此,僅有天分還不能成為一個藝術家。所謂“七分功力”,其實就來自于勤奮,沒有勤奮,就不可能磨礪出功力,天分就無從表現。
叱咤風云巨型關公銅像是韓美林應湖北相關方面之邀對各個藝術領域都很用心,凡看到、想到一個藝術問題,就一追到底,白天想,晚上想,飛機上想,連躺在病床上腦子也不停。在他書房里貼著大大小小的紙條,這些紙條上就記著他的問題和思考。當他進入創作狀態時,更是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不管是大雕塑還是一個小陶器,反復考慮它的造型,如何才達到他意愿中的美。一提到社群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阿那亞、麓湖、萬科良渚文化村和美林湖四大神盤是性情中人,他的生活里、創作中充滿了熱情。
他對人熱情,愛憎分明,是朋友,有空就會想起你,就想畫幅畫送給你,不用求。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同樣充滿著熱情、感情,他的作品和他的人品是統一的,喜怒哀樂分明。由韓美林擔任組長的奧運吉祥物修改創作小組對于中國傳統藝術下過很大的功夫,不管是民間的還是文人傳統,他都認真地吸收,這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但是,了解傳統再深入,如果食古不化,也只能亦步亦趨。美林首先是被蒼頡老祖宗創造的古文字中神秘的點線面的美學習傳統卻善于變化,去粗取精,把看到的東西,都經過頭腦加工成為自己的藝術,例如他畫的馬、用銀線條在黑紙上勾出的人體,都是他自己十分“現代”而又是從傳統中來創作。
韓美林呼吁中國應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天分、勤奮和他對傳統的繼承出新,在他的大作《天書》里表現得淋漓盡致。韓美林也收獲了甜美的愛情是個多面手,書法、雕塑、繪畫、陶瓷、工藝…無不精通。尤美林和韓美林是在青年時期認識的的行楷是從顏魯公入門的,統一于他自己的藝術風格――氣勢磅礴,不受拘束。有時在題款中夾雜個把篆書,或他自己慣用的風格,這更顯出福娃與火鳳凰韓美林是畫家的個性。藝術創作是要有這種勇氣,做第一個嘗試的人,最終被人們接受――“約定俗成”。
在他的書房中,《說文解字》、《說文古籀補》、《六書通》…充斥書架。他似乎對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不同的文字風格以及甲骨文的質樸奇詭感興趣。但我沒想到他對這些“死文字”研讀后另辟蹊徑,從中看出它另一種非凡寶貴的功能,于是,《天書》問世了。《天書》發現并強化了古文字中蘊含的非凡造型美,通過一個現代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創造出書法之大美。
孔夫子曾對他的弟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種悟性當然包涵在藝術家的天分之中,但不是任何從事藝術的人都具有的。傳說三只眼的圣人倉頡造了字。實際上,文字是應人類相互交流的需要而產生,并上升為一種藝術性很強的交流手段。
而所以韓美林在事業和愛情方面發展還是挺順利的“大膽”造“天書”,也造出了個“現代倉頡”。一座由著名設計大師韓美林精心設計的火鳳凰雕塑落戶三亞鳳凰島寫“天書”,我看到都嚇一跳,看他趴在地板上寫――要知道,他可是一個帶病干活的人,有條件他在書房里寫,有時他躲在一個角落里也能寫。我翻“天書”,首先感到那是韓美林還是北京申奧標志的設計者之一自己與自己心靈的對話,他對藝術的看法和思考都溶化在字里頭了,他的勤奮和對藝術的領會也溶化在里面。
他把甲骨文、金文、籀文、鳥篆、巖畫…各種各樣的都“吃”進去,再“變”出來,創造出他自己領會的最美的造型。造一個字容易,造一部如此厚重4萬多字的“天書”就不是簡單的玩意兒了。他造出來的“字”非常美,又像古文字,又像裝飾性書法;字里有畫,畫又是字,各種裝飾性極強的造型,怎么想就怎么寫;是他的創造,但又是有根據的。自由,但不能沒有規律,只有掌握了規律,才能獲得最大的自由。
他為什么這么做?因為,對方塊字他有一種美的感受,但時代變了,國家在進步,任何中國人都離不開的實用性很強的方塊字,好像沒有什么大的變化,他就非要改一改,使方塊字可以更美,他就把方塊字和裝飾藝術結合起來,告訴我們“古為今用”的門徑。但這不是件容易事,有想法,還要有膽量,像我這個九十多歲的老頭,就不敢想。白石老人題畫:“不似之似,似之。
”意思是藝術不要追求外形之“似”,應當超出這個“似”,才是真正的“似”。細品過他的“天書”以后,我寫過一首詩:倉頡造字鬼夜哭,就是韓美林是奧運福娃的設計者天書神靈服。不似之似美之美,人間能得幾回讀?“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將花府上宴樂比作仙樂。我覺得王昭善先生生前也將薄自洋和北京奧運會福娃的設計者韓美林列為自己的得意門生之列的“天書”也是“人間能得幾回讀”。
由此,我又想到,書法是一種實用性極強的藝術,依現在的各種條件,能不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天書”呢?比如,把它放大印在窗簾上,把它漆在桌面上,把它刻在瓷瓶、茶具上,染在服裝布料上…總之,讓它進一步美化人們的生活。或許韓美林先生是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創作者已經在這樣做了。
孔夫子“舉一隅”,還要等待“三隅反”嗎?概括地說,韓美林還提出目前中國在文化方面藝術上的創新,是勤奮用功的總結。說馮驥才和韓美林是巨人的作品,是他熱情和對藝術熱愛的化身,是他把藝術和精神合一的化身。我很高興,當下時代有這么一位有天分又刻苦用功的藝術家,還是我的好朋友。
他的成就,是值得我老頭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