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影片結束的最后一刻,我們似乎才理解了布魯諾口中的這個神秘的白衣女子究竟代表著什么。沒有人明白布魯諾究竟經歷了什么,就連他的唯一好友羅杰也只是知道這個白衣女子經常出現而不知道她究竟代表著什么。當布魯諾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時候,我們似乎有一種釋然的感覺,是的,如果不是這樣,那又該如何呢?誰來理解布魯諾,誰來關心布魯諾,沒有人。《聲音與憤怒》說的是一個父母離異后跟著母親生活的小男孩布魯諾,他跟隨母親住進了一個社區,這個社區滿是暴力與犯罪,而沒有時間陪伴布魯諾的母親與她的孩子之間唯一的對話就是小紙條。
![下跳棋的兒童公園人物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19/190635_11301.jpg)
孤獨充斥著布魯諾的生活,好在他跟一個大人眼中的壞孩子羅杰成為了好友。羅杰是一個被人認為是壞孩子的孩子,但布魯諾只當羅杰是個孩子,羅杰與布魯諾之間的友誼不斷地加深,因為有了羅杰,布魯諾才有了一種被人陪伴的感覺,即使羅杰帶著布魯諾總是做一些壞事情。但這絲毫不影響布魯諾與羅杰之間的友誼的升溫。直到有一天,這樣的故事走到了盡頭。
羅杰的家庭充滿著暴力,他的父親喜歡在屋子里玩槍,而從小被暴力浸淫著的羅杰幻想著有朝一日站在樓頂槍殺路人。而父親對于哥哥的偏愛使得羅杰感覺自己形單影只,于是,一個報復計劃由此誕生,羅杰侮辱了哥哥的女友,在哥哥趕過來時候,羅杰伙同一幫壞孩子擊暈了哥哥并想要證明自己不比哥哥差多少。然而這個時候羅杰的父親趕到,在救走了哥哥的同時,羅杰再一次感覺到了父親的威脅,憤怒之余,羅杰開槍了。布魯諾目睹了這一切后,她身邊的白衣女人再次出現,這一次布魯諾舉起了手槍。
《聲音與憤怒》是一部讓人錯愕的電影,我們看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什么,我們將兩者結合起來仔細想想,然而一切卻并不是這樣。生活對于布魯諾是殘忍的,對于羅杰同樣是如此,布魯諾在老師和大人眼中是好孩子,然而對于這樣的分類,布魯諾并沒有認同,羅杰是自己的反面,但布魯諾卻喜歡跟羅杰一起玩。大人的定義并沒有完全的對孩子們本身產生影響,因此,布魯諾與羅杰成為了一對難兄難弟。羅杰的家庭沒有溫馨,布魯諾面對的是同樣的問題,沒有人在乎羅杰和布魯諾究竟需要怎樣的深層次的理解,布魯諾的母親跟羅杰的父母是同樣的一種人。
他們的視線總是集中在跟自己同等量的體型中,至于說布魯諾和羅杰,根本就是兩個被忽視了的小孩,他們沒有任何需要吸引大人注意的因素,除了老師對于溫順的布魯諾側目,生活中的布魯諾除了羅杰就是那只鳥了。在一開始寄托著布魯諾所有的生活的支撐力的小鳥最后如同布魯諾一樣死去。而羅杰目睹了這一切之后,徹底的明白了自己的人生需要做什么樣的選擇。然而布魯諾卻永遠地留在了自己的“時代”。羅杰和布魯諾是被大人們定義了的人,被定義了以后就必須接受而不能反抗,反抗的結果他們無力承受,因此,當布魯諾和羅杰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可以肆無忌憚的“玩耍”,這種玩耍包括對于任何規則的無理由破壞,似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驅走孤獨。
這對于布魯諾來說是一種樂趣,而對于羅杰來說則是一種發泄。回家后的布魯諾就只剩下一個白衣女子和一只鳥了。曾經的他還有一枝花,然而當自己與老師的關系被羅杰破壞后,布魯諾的花就被扔掉了。孤獨的他沒了那朵花,同時也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小鳥。此后,再也沒有人能對布魯諾產生某種留戀了,于是,在目睹了自己的好友槍殺了他的父親之后,布魯諾聽從了白衣女人的指引,飲彈自盡。悲劇的故事畫上了句號。
本片片名叫《聲音與憤怒》,何為“聲音”,聲音代表著布魯諾和羅杰一次次的破壞這個社區內的所有規則,代表著他們一次次的在課堂上嬉鬧等等。沒有人制約,沒有任何規則的限制之下,他們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不過這種發聲本身就是被禁止的,因此,每一次的發聲都可以看作是一次發泄,暢快淋漓的發泄。而“憤怒”源于沒法改變的現狀,布魯諾沒法改變自己的媽媽不能見面的現狀,羅杰沒法改變自己的爸爸只疼愛哥哥而不喜歡自己的現狀。這兩種現狀在沒法改變的同時,只能用憤怒來表達,羅杰毀掉哥哥的一切,包括不惜槍殺自己的父親,布魯諾則更甚,徹底的從源頭上解決了自己的“煩惱”,這些都是憤怒的表達,為什么表達要憤怒,因為正常的表達從沒有得到重視。
羅杰和布魯諾通過嬉鬧引起別人注意和重視,但除了他倆彼此取暖,終歸沒有得到任何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