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灑滿征程,奮斗收獲幸福”。陽城縣優秀務工人員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場,李娟萬分激動地說:“這次報告會是對我創業之旅的一次檢閱,也是激勵我砥礪發揚“三牛精神”繼續奮進的加油站,感恩這次機遇”。1981年出生于陽城縣西河鄉上莊頭村,2002年從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畢業,畢業后在太原一家雕塑公司做雕塑設計和制作工作,2010年在太原創辦山西上華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專業從事藝術家居和雕塑設計。
201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現在是民盟長治文化支部的一名盟員,這些年參加了很多的社會活動?,F任山西省新的社會階層自由職業人員聯誼組成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青年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治市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先后被評為山西省雕塑藝術大師,山西省傳統工藝美術大師,晉城市工藝美術大師。在從事藝術工作的十多年里,雖然她已遠嫁長治,但她一直惦念著家鄉,總想著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為家鄉做點事情。在回鄉創辦山西上乘精砂陶有限公司的同時,她更多地感受到鄉村振興對于文化藝術的迫切需求。
用自己繪畫、設計、景觀裝置、雕塑的專長,將藝術融入到鄉村文化建設中。先后為陽城縣多個鄉鎮的村莊,設計、制作了黨建廣場、文化廣場雕塑,景觀墻體改造及整村美化工程。在做鄉村改造的過程中,她發現每一個村莊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都是自己獨特文化脈絡傳承的載體。
美麗鄉村的建設,就是將鄉村發展的歷史文化,通過藝術化的媒介,用鄉村這個載體來體現、傳承和發展。所以她每設計一個村莊,都要刨根問底的先了解村里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傳統民俗、發展方向等等,然后再根據村里的現實文化脈絡和經濟發展方向去規劃設計。這樣做,雖然費時費力,但不會讓鄉村迷失自己,被不屬于自己氣質的外來文化所同質化,完美地實現了一村一品。
她整體規劃設計的北留鎮杏王村被評為晉城市“庭院經濟示范村”。在杏王的整個規劃設計過程中,切合杏王打造銀杏產業的前景規劃,她把杏王的杏和銀杏的杏結合,設計了杏王村的“杏”標志。她在杏王幾百米的長墻上用裝飾繪畫和景觀裝置的形式講述了杏王的發展歷程和銀杏的故事。北留鎮南留村的黨建廣場,她將村里的劉秀文化和六代做鼓傳人的鼓文化與黨建結合,做成了綜合材質的黨建雕塑,南留村黨建廣場成為了黨建學習的打卡點…
還有很多村莊,在她的精心設計中,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燦爛的文化藝術魅力。陽城是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發祥地,是名副其實的愚公故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許,每一個陽城人身上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愚公的影子。2018年,她為橫河鎮銀河村創作了《創世神話》,把盤古開天、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神話故事,以繪畫的形式表現了出來。2019年,一股愚公文化熱在陽城悄然興起。
作為一名愚公后人,她從繪畫、雕塑藝術的審美角度,參與其中,積極參與考證、研究,并參與了陽城縣政協組織的“愚公移山”雕塑畫稿征集,精心構思、創作了“愚公移山”雕塑畫稿,出乎意料地被選中。在雕塑模型稿創作出來的時候,縣政府主要領導給予了她很髙的評價,這讓她更堅定了將陽城遠古文化、歷史人文與藝術創作結合的信心。藝術自有其獨特的魅力,而藝術的創作卻是艱辛的。為了把這組雕塑制作好,把人們美好的想象傳神地呈現出來,把愚公精神生動地體現出來,她和她的團隊,在嚴寒的冬日,用電焊機焊接雕塑人物,用木頭和繩子綁雕塑骨架,再用膠泥做造型,刻畫細部;
泥塑完成之后,再手工糊石膏翻制模具;模具完成,再修模,裱糊樹脂成型。因為每個人物都在兩米多,三米,體量很大,大多數工作都得在架上完成,工作強度很大。她和她的團隊起早貪黑地忙碌在制作現場,精雕細刻,傾情打造。幾經努力,終于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如期在春節來臨之時,樹立在惠澤園內,成為了人們了解陽城文化的城市名片。
2020年,她又設計制作了固隆鄉東村《王春紀念館》的群組雕塑。王春是中國新聞出版奠基人之一,是工人出版社的第一任社長,《王春生平事跡群組雕塑》讓以王春為代表的太行山新聞工作者在抗日戰爭中以筆為槍,以紙為陣,保衛祖國的革命精神得以繼承和發揚。2021年春節,受西河鄉政府的委托,創作了“三牛精神”和“牛轉乾坤,福滿西河”主題活動的雕塑。
這組雕塑成為了這個元宵節最靚麗的風景線,受到市民和游客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