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國同慶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6月28日,“百年江蘇”大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作品展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拉開帷幕,這是江蘇美術家向黨的百年華誕獻上的一份丹青厚禮。紅色的帷幔猶如波浪在展廳上空翻騰,營造出濃郁的喜慶氛圍,同時也傳達出昂揚的詩意與激情。“百年江蘇”大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省美協承辦,匯聚全省美術精英,推出百件精品力作,展現江蘇百年歷程,獻禮黨的百年華誕。無聲詩里頌千秋。
盛裝亮相的“百年江蘇”大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作品展,引導廣大觀眾在欣賞美術作品中不斷感悟百年黨史中的思想偉力,堅定真理信仰、賡續奮斗精神。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繪就了壯闊恢弘的歷史畫卷,煥發出氣壯山河的復興偉力,“百年江蘇”就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的生動縮影。
展廳內,四大篇章105件作品,一幅幅中國畫、油畫、版畫佳作,一件件雕塑,以藝術的、視覺的形式為觀眾打開一部輝煌的百年黨史。步入展廳,仿佛進入了一個百年時光通道,江蘇大地上發生的黨史故事,鮮活地呈現在觀眾眼前——1922年春,中共中央局委派李震瀛在徐州發展姚佐唐、程圣賢、黃鈺成入黨,建立起江蘇境內第一個中共黨支部——隴海鐵路銅山站支部,由姚佐唐任書記,直屬中共北京地委領導。
《江蘇首個黨組織——銅山火車站支部》以此歷史題材進行創作,水墨人物形象用寫實手法塑造,并融入版畫元素,使得畫面對比更為強烈,筆墨沉穩厚重。由于那個年代還未有黨旗,自然也就不能面對黨旗宣誓,為此,畫家周林平特地設置了由姚佐唐手拿文稿宣布銅山火車站支部成立,力圖準確還原革命初期地下黨組織的真實情境。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征途上,江蘇涌現出無數仁人志士,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篤行,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前仆后繼。畫展中,我們看到了周恩來、雨花英烈、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小蘿卜頭、張謇等一大批江蘇大地上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陳明所繪《常州三杰》采用了純水墨語言,表現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的光輝形象,作品根據三位偉人的歷史照片,用水墨沒骨技法進行刻畫,既寫實而又具意象意味,充分展現了革命家的風骨。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來自徐州的畫家鄧明理繪制了油畫《淮海戰役》,畫面中浩浩蕩蕩的支前車隊,在嚴寒的冰雪天氣中勇往直前。鄧明理表示,在創作這幅作品時,自己感到非常光榮,在色彩設置上力求有沖擊感,作品中大面積的黑、白、紅三種顏色表現了人民群眾的樸素和莊嚴。南藝美術學院副院長尹悟銘創作的雕塑群像《解放南京》,巧妙地將幾個瞬間融合在一件雕塑作品中,緊扣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占領總統府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作品中人物、戰船、旗幟、波浪等元素共同構成了這幅軍民同心、歡慶解放的昂揚畫卷,不僅復刻了共產黨的革命激情,也將黨和人民的魚水之情鑿進這一特定時空中。除了烽火歲月中的革命戰爭年代,在蓬勃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江蘇一路走來的印記,也在展覽中栩栩如生地呈現。南京長江大橋、治理淮河、江都水利樞紐、無錫春雷造船廠,讓許多觀眾倍感親切。當代新江蘇建設的蓬勃成就,更讓人倍感自豪。展廳現場,全省13個城市的“新貌”系列,讓人感受到“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靚麗新姿。
“大運河新顏”系列,更是展現出悠悠文脈和時代大美。此外,楊根思、王杰、胡福明、秦振華、王澤山、錢七虎、王繼才夫婦、趙亞夫…江蘇最美奮斗者,這一串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也化作畫布上看得見觸得到的形象,漫步作品前,仿佛也看到他們默默奉獻的身影。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黨的初心與奮斗,看到黨的奉獻與犧牲,看到黨在江蘇大地上建立的偉大成就與不朽功勛,更加感受到黨的偉大與光榮。自去年4月啟動,在15個月的艱苦創作中,美術家們立足江蘇這方土地厚重的歷史和充滿活力的熱土,深入查找資料,調閱研究黨史,實地采訪寫生,從中挑選出最有藝術表現力的瞬間,最后化為作創作的靈感。
這一過程對創作者而言,本身就是一次生動的“四史”學習教育過程。畫家劉春杰說,自去年底接到版畫《孫津川母子訣別》的創作任務后,他開始走近烈士,深入解研究那段歷史,被孫津川母子訣別的故事深深打動。歷史上“母子”訣別的作品很多,但德國珂勒惠支的“母親”影響力最大,他在創作中借鑒了這一母親形象,力圖讓母子分別的一瞬成為永恒。為烘托氛圍,烈士的獄友圍在牢房鐵柵欄后,悲憤送行,畫面下方還畫了劊子手們的背影、側影等。南師大美院教授時衛平創作的《毛澤東視察南京十月農業合作社》,這幅作品畫面展現了在冬日暖陽下的山村里,主席被村民們圍繞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笑容。
為了更好地體會當年場景,時衛平實地走訪,看到昔日的貧困村已經變成現代化的工廠和社區,昔日緊緊圍繞在毛主席身邊的村民們,都已白發蒼蒼。最讓時衛平感動的是,每位村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呵護著這段記憶。“采風時我深深感到,在今天,在這塊土地上,在這群人身上,始終洋溢著一種精神,那是一種不忘初心的忠誠,那是一種質樸無華的實干,這種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與進取力量感染了我。”“創作過程本身也是一次對靈魂的洗禮。
面對重大主題創作,美術家就要堅持守正創新,擺脫以往模板化的樣式,這樣才能完成其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升華。”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原副所長王野翔說。他所創作的《劉少奇、陳毅與韓紫石》,歷史背景1940年11月15日,蘇北臨時參政會在海安召開,江蘇境內首個抗日民主政府誕生。王野翔通過實地走訪,深入了解歷史背景,重溫黨的重要時刻歷史。他說,這樣才能使作品更富有真實感人的力量。“‘拉薩江蘇路’這個題材讓我心動!這是江蘇人民的驕傲。
”此次參展的油畫作品《拉薩江蘇路》,是油畫家李建國的精心之作。李建國說,江蘇人為拉薩修造了一條公路,這條“江蘇路”是拉薩的一條重要的交通干線,路上游人如織、車流不息,兩旁有高大的建筑,路面寬廣平坦。李建國選擇了這樣的構圖場景:一群藏族同胞在拉薩江蘇路的斑馬線一側,可能是在等紅燈,他們神情怡然,非常生動。藝術家們攫取歷史事件中最有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的瞬間,將最飽滿的情感植入作品中,讓展廳中的一件件雕塑作品,也成為了鮮活的歷史記憶。
湯海英創作的《血戰劉老莊》取材于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跡,這是蘇北平原上著名的抗戰故事。如何用雕塑來描摹群像?經過反復思考,湯海英僅選取了三位戰士形象,其中還有一位是傷員,三人臉上呼號的表情充滿感染力。
江蘇是一片紅色沃土,很多畫家責無旁貸地挑起了宣傳家鄉革命英烈、革命事跡的重任。畫家鄭劍君創作的《黃橋決戰》,作品反映了新四軍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事,畫幅場面浩大,涉及人數眾多。作為泰州人,鄭劍君先后四次到黃橋戰役紀念館,尋找當年的戰場遺跡,用心去體會當年在這里發生的一切,對畫面中出現的槍支武器進行現場速寫,在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中找到結合點,在此過程中也堅定了藝術家傳承家鄉紅色文化的決心。
“筆墨當隨時代”,這些承載歷史、銘刻時代的美術創作,不僅聚焦江蘇的重大歷史事件、杰出貢獻人物和優秀共產黨人,更表現出江蘇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風貌。縱觀這些作品,有的以時代視角觀照歷史,有的以創新筆法描畫歷史,既注重傳統,又大膽革新。南京長江大橋不僅是新中國技術成就與發展建設的象征,更承載了中國幾代人的特殊情感與記憶。
此次展覽中有多幅作品描繪南京長江大橋,其中單鼎凱的作品《南京長江大橋》用水墨表現手法,以空中俯瞰視角讓大橋貫穿畫面,并將大橋兩端的江南和江北景象表現出來,但見天塹通途,展望兩岸繁華。由版畫家李小光創作的《南京南站》,作品由兩部分構成,上半部是南京南站的主站房,下半部是停靠著列車的站臺。李小光介紹,這幅作品運用歐洲古典的木口木刻手法,以較為細密的排線方式組織畫面。“通過藝術的方式來描繪我們所處的時代,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百年滄桑,這片土地上涌現的不僅有英雄主義情懷,也有廣大民眾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心。一組全省各地的“新貌”系列,在展覽中十分引人注目。江蘇省美協第五屆顧問、南京市美協名譽主席朱道平稱,《南京新貌》實際上就是他從家里窗戶看到的景色,從龔賢故居,崇正書院,到河西新城,江北新區;從秦淮河,石頭城,清涼山,到紫峰大廈…作為久居南京的畫家,他見證了南京人文景觀的變換。
懷著對南京的熱愛與赤誠,他以手中的畫筆,書寫金陵悠久歷史,描繪南京城市新貌。大運河在江蘇汩汩流淌,唱著不息的時代歌謠。一組來自全省各市畫家創作的“大運河新顏”系列作品,共同構成了徐徐展開的運河變遷畫卷。
在這些作品里,我們能看到大運河兩岸的新面貌、新氣象。奮進新時代,江蘇兒女多作為。作為此次參展藝術家中最年輕的一位,85后畫家王顧宇繪制的是“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整幅作品以寫意水墨,表現光影下玄幻神秘的深海世界。畫面中心為“蛟龍號”深潛至海底,發現熱液噴口,并用工作手臂成功抓取“白煙囪”,獲取硫化物樣品的場景,營造出蛟龍號復雜而真實的工作環境。王顧宇稱,畫面中蛟龍號的自帶照明系統投射出微光,深海礁石中暗藏著豐富多樣的海洋動植物,它們與“蛟龍號”的和諧并存彰顯了我國保護海洋資源、和平利用開發海洋的意識。
130多位畫家,從草圖到初稿到成品,幾經論證,反復打磨。經過三次草圖審稿會、三次專題講座、多次線上線下培訓、一對一指導提升、作品觀摩指導會、終稿審稿會,歷時15個月,完成了105件作品。全體參與美術家們表示,用“百年江蘇”百幅美術精品,為黨的生日獻上發自內心的熱愛,感到無比自豪。
中國美協副主席、省美協主席周京新表示,此次創作工程中,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夠自覺地把創新精神貫穿到作品創作全過程,在吸收借鑒前輩美術家成功創作經驗和創作手法的基礎上勇于突破、勇于創新、精雕細琢;在充分尊重藝術創作規律的前提下,每個環節都以非常嚴謹、非常負責的態度進行精心創作。
“藝術需要傳承和接力,通過這次主題性創作,不僅江蘇美術界的隊伍得到了鍛煉,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涌現出一批有思想有實力的青年美術人才。”“這是一場凝聚江蘇力量、弘揚中國精神的美術展覽。”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水家躍指出,“百年江蘇”大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作品展現實意義重大、黨史主題鮮明,是江蘇美術界整體實力的一次集中檢閱,廣大藝術家滿懷對黨的真摯情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百年來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發展,記錄了江蘇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日新月異的社會風貌,觀看展覽,也是在壯闊歷史圖景中的一次百年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