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速公路的建設,也對周邊環境和景觀造成了不良影響,甚至是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通過環境評估和景觀規劃來改變道路環境,從單一的運輸功能轉變為提供舒適的乘坐條件和良好的道路景觀。使其達到流暢、安全、舒適和優美。關鍵詞:安全適地適樹地域文化一、高速公路概述根據我國交通部2004年頒布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對高速公路的定義是:高速公路為專供汽車分向、分道行駛并應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
二、高速公路景觀構成要素高速公路景觀是高速公路沿線區域內和乘客視覺所及范圍內空間的所有景象。、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河湖水體、天象時令等原生景觀。人工要素——民居建筑、城鎮村落、人工設施等人工景觀。三、高速公路綠化的作用高速公路的綠化,創造安全運輸環境及優美的公路景觀,盡力降低修筑公路活動給自然景觀及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以提高公路的環境質量和交通運輸的安全性、舒適性。1、保護環境:固土護坡、吸塵減噪、防風阻雪、降溫遮蔭2、安全運輸、引導視線——樹木的栽植形式可以提示公路線形變化,特別是彎道,從平曲線外側的栽植形式就可判斷出來,為行車安全起了預示和引導作用。
、防眩遮光——目前大都在綠化分隔帶上栽植灌木來遮光,并取得了很好的防眩遮光的效果,保障了行車安全。、明暗適應——人的眼睛對光線的變化有個適應過程,特別在隧道口外兩端光線明暗變化段,應采取遮光棚和密植高大喬木等遮光密植措施,以有利于司機辨清物體,保障行車安全。
、緩沖保護——在一些低填方且沒有設護欄的路段,可栽植一定寬度的密植灌木或矮樹,以對意外駛出的車輛起到緩沖保護作用。在公路兩側隔離欄內外,加栽一些刺籬、灌木、攀緣植物等,既能防止人或動物穿行,也能保障安全行車。3、美化環境、改善視覺環境——完整的公路綠化,包括公路線形綠化和服務區、立交橋等節點綠化,是一條流動變化的風景線和大地風景,為司乘人員提供宜人的視覺環境和舒適和諧的行車環境。、體現地區風格——服務區的綠化應配合建筑布局,簡潔大方,形成優美宜人具有特色的綠化景觀。
互通式立交橋和隧道口的綠化,通過當地的樹種、地方風格的建筑形式、雕塑、浮雕、小品等來體現地域文化。、遮蔽不雅景觀、引入優美風景——公路通過果園、森林、濕地、草原、丘陵等風景區時,應開辟通透的風景線,以方便司乘人員沿途欣賞,減輕旅途疲勞。五、高速公路綠化景觀的設計原則高速公路的綠化景觀設計,是在保障安全運輸的前提下,將景觀、文化、旅游和生態資源、沿線人文歷史相結合,并與時代感相適應,與運動中人的感知和靜態中人的觀察相適應,與環境相適應,與物種多樣性和穩定性相適應,構建成為一條與大自然相融合的綠色交通通道。
具體設計原則為:1、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要求公路建設必須對沿線的生態資源、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的永久維護和利用。使路域的生態系統與周邊系統相融合,除了大力應用適應性強的鄉土物種外,還要保護好當地的植被,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對山區、丘陵、風沙區的公路建設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等。2、適應動態特性公路綠化景觀總體設計應考慮公路景觀的動態視覺效果,提供良好的視覺環境。在綠化景觀設計中宜變化有序有節、和諧一致,避免復雜形體和過于細膩的刻畫,宜簡潔明快,忌工于細節,以適應高速公路的觀賞視覺特性。
3、突出帶狀景觀特色高速公路的景觀是帶狀景觀,由線形景觀和點式景觀構成。根據公路景觀的視覺特點,線形景觀具有動態性,點式景觀具有靜態性,二者應統一規劃,總體協調。公路線形作為一個三維空間體,通過道路的平、縱、橫三維立體綜合協調達到線形流暢,視野開闊的公路景觀。4、適地適樹與品種多樣園林植物是高速公路綠化的物質基礎。只有多種多樣的樹木、花卉、草坪有機組合,才會構成多形式、多層次、多色調的植物景觀,也只有多品種的植物種類,才能構成結構復雜、組合穩定的植物群落系統,發揮出更大的生態效益。
因此,適地適樹和大力應用鄉土樹種及經馴化的外來樹種,是形成當地植物景觀的保證。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能適應性強,生長健壯,是樹木品種選擇的首選。5、展示地域文化底蘊高速公路不僅僅是一條運輸通道,還是一條人工風景線。因為它反映了人類文化和社會的進步,具有地域特征、功能特征和時代特征,所以,公路是人類創造的人文景觀,有著很強的文化屬性。
公路全線路線長,跨越不同的地區,往往通過不同地區的本土文化與道路的文化景觀相結合,來展示當地的文化特色。其載體多利用建筑造型、大型雕塑、標志小品、景觀綠化等來表示。如服務區、收費站、橋頭、隧道口等建筑的外形、色彩、結構等,結合地方的建筑特色,創造出活潑、豐富的空間形式,增加視覺上的效果和提高遠距離的吸引力。
大型雕塑可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民間傳說、歷史事件、英雄名人等創作而成。至于標志小品,交通標志多在著名地點,文化勝地、風景旅游區、出入口等地,為駕乘人員提供清晰、簡捷、準確、齊全的信息。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還采用漢字和本民族文字表達,彰顯了濃厚的民族文化。建筑小品中的亭、花架、坐櫈、標牌、燈柱等都可采用當地的建筑形式和紋飾,以突出地方特點。還可用巨石刻制當地名人的書法、詩詞、浮雕、歌賦等來宣揚本土文化。
景觀綠化多以當地特產樹種作為地區景觀特色來表現。如吉林白樺、新疆楊、華北銀杏、江南香樟、廣東木棉、海南椰子等。廣泛應用一些象征性、寓意性強的園林植物,如歲寒三友的松、竹、梅;淡雅清高的菊、蘭、荷等,更能深入地體現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