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白居易先生在他的著作《琵琶行》中,寫到這樣一句話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形容女性的害羞與美。琵琶屬于中國傳統樂器,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流逝,琵琶不斷演變現已被更多人認識與接受。
在古代女子尤善琵琶,現在著名的南京秦淮河中金陵十三釵的女子也有用高超的技藝彈奏琵琶吸引眾人,妖嬈的身姿配上裝飾的樂器,尤為動人。一般來說琵琶作為表演性器樂都會女性以懷抱的姿勢放在前面彈奏,我們稱這叫“橫抱琵琶”但在敦煌市有一座雕塑呈現的塑像卻反其道而行,像上女子提起左腳,右腳不動,琵琶前置身后手指朝上反彈琵琶,女子神態柔和,舉手頭足落落大方,盡顯仙態。據說這座雕像是根據敦煌壁畫《無量壽經變》局部畫面雕刻的,屬于盛唐中期作品,作品的女子樣貌和舞蹈動作與中原女子不同,非常具有少數民族的特點,反映了當時唐朝對少數民族的友好見證。
女子彈琵琶的動作在敦煌壁畫上不盡其數,但是反彈琵琶的壁畫卻很少,只有技藝超群的女子才有可能展示出這樣的舞姿,非常難得一見。反彈琵琶雕像現在已經成為了敦煌市的標志性建筑,來到這里,就是來到了敦煌。畫像高5米,遠處看去,別有一番滋味,因為這座畫像,有很多游客來到這里游玩,同像上女子合照留作紀念,有些游客還模仿女子的舞姿表演給同行的伙伴看,不過我想一般人應該模仿不來吧,畢竟反彈琵琶是敦煌壁畫中具有最高藝術的繪畫代表之一,動作難度極高。此畫在莫高窟112窟得以見到,技樂在樂曲中翩翩起舞,上身半裸盡顯嫵媚,裙擺搖曳生姿,身上的首飾也跟著晃動起來,突然,一個舉足轉身的瞬間,使出了反彈琵琶的絕技,畫師在此刻抓住這精彩的一幕,畫出精美絕倫的畫作,這即考驗了畫師的畫技,又考驗了表演者的藝技,兩者缺一不可。
反彈琵琶雕像的給世人帶來的的觸動不止是畫面,還有現實意義,它突破了常規的思維和動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們生活中不能所有事情都循規蹈矩的生活,偶爾的改變,會給枯燥的生活注入一絲樂趣。我們去觀看莫高窟的壁畫時,有時小小的畫面不能欣賞到很多局部的細節,敦煌市把反彈琵琶畫刻畫成雕塑,更大程度的讓游客仔細欣賞壁畫的美感,欣賞到更多不一樣的美,非常值得更多旅游的游客來這里仔細的欣賞。
反彈琵琶像作為敦煌市的建筑代表,里面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意義,雕刻時傾注了很多人力物力的心血,才塑造出這這座完美作品,每一個線條,每一個神韻都不容錯過。我們觀看的不僅僅是一座雕塑,還能夠感受到中華名族杰出的創造力,游客也非常值得來到此地游玩,來體會每個作品背后的歷史文化和人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