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林楚晗通訊員朱莉8月13日,由湖北省美術院主辦,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湖北省美術院創作交流部承辦的初心少年-李空城雕塑藝術匯報展”在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開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作為湖北省美術院2021年度學術個展之一-“初心少年-李空城雕塑藝術匯報展”是李空城2006年進入湖北省美術院,成為雕塑創作研究室專業創作員15年以來的雕塑作品匯報展,準確說是他從湖北美術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深造開始,到湖北省美術院雕塑藝術創作研究室參加工作至今,所有作品的一次大梳理,該展覽展出的全部作品,是大梳理之后的精品力作,重點展出了獲獎、收藏和參加重大展事賽事活動的代表性作品。
這次匯報展展出雕塑作品原件25件,大型藝術裝置1件,作品照片13幅,手稿5幅。李空城的“初心少年”主題代表了他作為一名藝術戰線的中青力量,在為社會公益事業所做出的站位思考、價值取向、藝術追求和個人藝術風格的定位,是主流文化的一支先鋒力量。如何讓民族文化主旋律與藝術市場相對接也是這次展覽的一次探索。“初心少年”主題展糅合作者自己的思想觀念,用具象手法塑造作品自身氣場,力圖以作品的樸素本體與觀眾進行對話。
樸素本體的內在向度是作者一直摸索和追求的終極目的。從審美詮釋角度看,李空城參展的作品,都是“少年初心”的回顧和反思,亦真亦幻,似夢非夢。僅從作品表面形態來看,各組人物形象,難免給人以戲劇性印象。真實的“我”,被隱入虛幻世界,那些“紅色的歲月”和“少年的夢幻”,在時空交錯中,用歷史性的虛擬和敘事性的語言,為觀者呈現出來。
李空城的雕塑語言,顛覆了寫實再現敘述歷史故事的藝術手法,他試圖引導人們換一個角度,繞過虛幻,融合“本我”,去摸索出另外一個真實的存在。其實,美術的美學闡釋,就是藝術家與接受者之間的交流交往過程,就是討論被注解的需要和被理解的必要。普列漢諾夫曾指出:“人們看事物和現象,最初總是從功利出發,到后來才移到審美的觀點上去”。人們總是以為美的東西,就是對他有價值的東西,功用由理性而被認識,美則是憑直覺被認識的。
我們對李空城《初心少年》系列作品的欣賞和審視,應該站在什么角度?如何理解和感受藏于“真”與“善”背后的美?或許只有看過展之后才能給出答案。展覽時間為8月13日-9月3日,期間將免費面對市民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