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生于廣西柳州,祖籍遼寧,喜好民間藝術,攝影,漫畫。2015-2020年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2020年西安美術學院優秀畢業生。每個時代的人,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有著各自的不同特征。你對你們這一代人的時代特征是如何定義的?為什么?
雷曉晗:我其實不知道該怎么去定義某一代人,我們這代人可能自我意識比較強,我覺得大家生活在一個落差很大的時代,雖然同在一個巨大的共同體中又時常感到彼此間的隔閡。你的作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請問這種風格是怎么形成的?
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嗎?雷曉晗:我接觸漫畫的時間要比雕塑長,受動漫文化的影響很深,包括小時候看的上海美術制片廠的動畫片,其中幾位角色設計的藝術家,像張光宇、柯明、張仃我都找各種途徑去了解他們的創作,感興趣的基本都是上世紀50到80年代的東西,現在的動漫大多沒什么意思。大學在西安待了五年,在這之前我就很喜歡傳統、民間的東西,五年間也是沉浸在周秦漢唐的藝術文化里,特別是漢代的造型,給我帶來很大震撼。
這些影響是不可能擺脫掉的,創作的時候自然就帶出來了,雜糅在一起,就成了屬于我自己的某種風格吧。你喜歡的都很經典,其實無論日漫,還是國漫,優秀的作品都值得我們學習。你作品的創作靈感大多源自于哪里?平時都是怎么收集這些創作素材的?雷曉晗:我的作品大都從個人感受出發,都是源自生活帶給我的一些感觸。平日里喜歡的東西很多,看的書也比較雜。倒是經常跑博物館和石窟,也喜歡看那些散落在荒野里古代帝王陵墓石刻,這些藝術品都是它們所處時代的精神象征。
我享受這種和另一個時空的單獨相處,能激起很多感受。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受環境的影響,人的影響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各行業最優秀的那一撥人。能談談在當代藝術圈里,你喜歡的雕塑藝術家嗎?雷曉晗:我喜歡李偉和劉知音做的孩童,很純粹的感覺。還有我的老師馬宏法,他把傳統雕塑高古的氣息與當下結合得很舒服,很干凈。我欣賞干凈和純粹的作品,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當代的,西方的還是東方的。畢業季之后,同學們都各奔東西,你接下來有什么樣的想法和計劃嗎?
雷曉晗:目前不是很想繼續待在學院里,感覺接觸的東西太少。我還想看更多的東西,希望多接觸一些民間的、荒野的、山石上的東西。自我感受和找到一種轉化感受的途徑很重要,會一直做雕塑。這次展覽的主題是成長,能談一談在成長過程中,什么事情讓你一下覺得自己長大了嗎?對你的創作會產生哪些影響?雷曉晗:爺爺的去世吧。從他重病開始我就等著和他告別的那天,《浪潮》系列就是在這樣的煎熬與迷茫情緒下誕生的。
我覺得成長就是不斷經歷別人的離開,最后輪到自己。人走到最后就只有自己,所有的事都得學會獨自面對。